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节
    韩椿儿点点头,然后笑起来,只是因为太刻意所以声音听起来有些突兀,立刻又不好意思,赶紧扒拉他,“行啦我都有数,现在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呢,从前下地卖肉的,也没累着我。”

    林大秀见状赶紧往外躲,其实他也有点怕韩椿儿,她太泼辣了,以前也没少骂他。

    他刚去了院子里,就听得韩椿儿道:“林大秀,你可一定要考上秀才啊。”

    林大秀嗯了一声,回头笑了一下,“为了小九我也会努力的,祖母说只有考上秀才小九才能回去,所以,我没有理由逃避。”

    韩椿儿望着他有些出神,他那么好面子要强的人居然和自己说这个,是不是在他心里自己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她脸颊热辣辣的,觉得自己胡思乱想真可怕,大声道,“你那么聪明,只要认真下功夫,一定行的。”

    第36章 拜师、上学

    因为林大秀要专心读书, 韩椿儿就和家里人商量, 看看是不是把煮肉的锅换到自己家去, 免得打扰他读书。只是韩家除了正屋还有东西厢,院子本就巴掌大, 煮肉的话会非常挤吧。

    林大秀的院子只有正屋没有厢房南房, 院子非常宽敞, 做生意最方便,只是太嘈杂怕影响他。

    晚饭后韩椿儿和家人商量, “要不我们去城隍庙那里买个铺子, 专门在那里煮?”

    韩大嫂掰着指头数数:“那得不少银子吧, 咱们够吗?”再说林少爷的意思先不要开铺子, 不管林少爷出于什么想法,还是听他的比较好吧。

    他们这样普通的民房都至少三十两呢,要是好地段六十都不够,商铺就更贵,城隍庙又是最好地段的商铺, 基本都是前店后院,就算只有两间小小的, 那也得一百多呢。

    很多人家的房屋都是几代传下来的, 除非特有钱的人家,否则根本不兴在城里置办产业。

    张氏使劲摇头,“可不够,我看要不和老赵家合伙,他们屠宰场那么大……”

    韩椿儿道:“屠宰场那么脏, 咱们怎么能在那里煮肉。”

    “那就去他们铺子后面煮,前面卖。”张氏就是不想自己买铺子,太贵!再说也不一定买得到,而且买房子后续麻烦也不少。

    韩老爹自然也不同意去赵家,“赵家还从咱们这里拿肉卖呢,咱们再去掺和?”

    张氏想想也是那么回事,然后不说话了,其实她觉得在家里煮最好,不需要花钱买铺子,反正林大秀的院子也空着呢。

    再说只要不开铺子,就不算大生意,是不需要上税的!

    后来还是林大秀知道了,表示自己不要紧,他每天要去先生家里,只有晚上回来。

    晚上回来已经不闹腾,根本不担心什么,可韩椿儿还是不肯。

    最后还是林重阳出主意,“要不我们盖三间南屋专门煮肉,南屋前后都开门,再把影壁墙垒到西墙,中间留两扇门,这样就安静很多。”

    这可真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主意,全家人都同意。

    原本这样的泥工活自然要找应家的,不过因为应莲儿那事儿,韩椿儿死活不许家里再和应家有来往。

    韩老爹为了不让应家尴尬,就对外说钱不够不顾泥瓦匠师父的班子,自己家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再找几个熟悉的街坊来帮工,到时候管饭就行不需要给钱。这也是邻里之间的默契,有点什么活儿都是互相之间帮帮忙,既省钱也能增加邻里感情。

    韩老爹之前没少去给人家帮忙盖房子盘炕,现在盖南屋自然也很容易张罗人来。

    一切都商量妥当,材料也都定好,只等农忙后就开工。

    而林大秀准备了两日,也带着五斤烧肉、二两银子以及几包点心,由儿子陪着去陆秀才家拜师。

    陆秀才家并不在书斋附近,毕竟那里房子贵,他家在城南,距离林家别院也不算太远,不过路程却不近。

    密州外城当地人叫围子,城内建筑是根据地势修建的,并不是规整的方形,加上有河有水泊的所以有时候看似挨着,路程反而远。

    林家别院去陆秀才家,需要绕一个大弯,而若是想走近路,那就要钻来绕去,翻过小土山、过河、过菜田,看似近其实节省不了多少时间,最后还免不了灰头土脸,不合算。

    韩老爹要用驴车送他们去,被林重阳拒绝了,“爷爷,以后我爹天天去上学呢,怕累怎么能行?”

    林大秀:好儿子,时时刻刻都想着锻炼你爹。

    暮春十分,春光绚烂得仿佛最美丽的锦缎流到天边去,父子二人一路上穿桥过庙的,柳絮飘飞落在云溪河里,随着春水漂流不息。

    林重阳走了一刻钟,后面就让他爹背着,林大秀还要拎着五斤肉,不过十七岁的青年有的是力气,再重些也不觉得多吃力。

    这样也半个多时辰才到陆秀才家所在的苏州坊。

    林重阳表示自己可以下来走。

    林大秀擦擦汗,“小九,你现在挺能吃啊。”

    林重阳撇撇嘴,“爹,以前我挨饿受穷吃不饱肚子,你没看我个子都比别个孩子小呢,现在要不多吃点补补营养,万一长不高怎么办?”

    切,不为他高兴反而嫌他吃多了重,欠教训!

    林大秀立刻讨好地道:“都是爹无能,让小九受委屈了。”

    不管多桀骜不驯好面子的人,在父亲兄弟以及外人面前,一句重话受不住,现在对着儿子怎么做小伏低似乎也正常,一点都没觉得不舒服。

    这也是被调教出来了。

    陆秀才家的院子和周围的一样,都是粉墙黛瓦,看起来倒像是江南小镇一样,让林重阳格外亲切。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其实不完全那么回事,这里的粉墙反而是粉饰的意思,里面用不起青砖或者大砖,就用薄砖磊两边,中间填碎砖或者黄泥土,两边都用不起砖的干脆碎砖拼外层,里面灌黄泥土,到最后外面用白灰抹一层墙皮。

    当然,抹墙皮那也是讲究的,没财力的人家就直接黄泥墙,甚至屋子里都是黄泥和碎麦秸抹墙呢。

    这条街上有人家墙皮剥落,斑驳一片,也并没有收拾,而陆秀才家墙壁干净完整,看起来是年前修葺过的。

    林重阳就判断陆秀才家里应该条件不错,那必然学问也不错,不是那种潦倒穷秀才。

    陆秀才家的大门是如意门,门脸上石雕精致华丽,更见财力,不过那朱门上两只黑铁门环看起来有点煞风景。

    这是因为本朝对大门规制有严格要求,门环相应也有等级,陆秀才虽然是秀才,却也没有官品,只能用最朴素的无漆或者黑漆的铁环。

    林大秀上前握住门环轻叩门扉,就有老仆前来应门。

    林大秀说明来意,老仆就去通报,很快请他们进去。

    陆秀才家是一座二进小院,前院倒座朝里开门,当做私塾,进了二门才是陆家居住的后院。后院北边三间正房,带着东西厢房,院子里栽着石榴、月季等花木,东间窗外一口青花大缸,里面养着几尾锦鲤和睡莲。西厢南边是一架葡萄,现在发出了嫩绿的新芽,下面摆放着石桌石凳,陆秀才正坐在一把藤椅上看书喝茶。

    林大秀就领着儿子随老仆过去。

    陆秀才不到四十的年纪,面白有须,有着读书人通有的文气。

    陆秀才已经听老仆汇报过,见林大秀过来,却也没起身,而是拿眼睨了他一眼。

    林大秀就上前恭恭敬敬地见礼,说明来意,又将贽礼放在石桌上。

    “读书?”陆秀才拿眼尾扫他,上上下下地打量,似乎要从他身上看出点什么来一样。

    很快,林大秀就被看得不那么自在,若不是已经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他真想拂袖而去呢。

    半晌,陆秀才视线定在林重阳身上,道:“我看他才像个读书的。”

    林重阳暗赞先生慧眼如炬。

    林大秀就当他夸自己儿子,反正夸儿子自己也受用,点点头,“先生眼光准,小九有读书天赋,若是先生不弃,咱俩就一并拜师。”

    林重阳立刻像模像样地行礼,“还请先生不弃。”

    他声音稚嫩,但是表情认真,看得陆秀才大生好感。

    只是这父子俩同时拜师,也不怕人家笑话的,这就好比父子俩一起上学读书,总归会惹人窥伺的。

    “按说你们带束脩来拜师,我既然开着学堂收学生,就没有拒绝的道理。只是如今学生不少,我也不混收,得先考考你们有没有读书的样子。”

    林大秀心里学着儿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拜师就是因为不会呢,会了还用拜师?嘴上却恭敬地请先生吩咐。

    林重阳知道他这是挑有点聪明的来教,那些愚笨的就算了,免得砸招牌,人家这也算精益求精,没什么好非议的。

    陆秀才捋髯略一思考,“把你会背的书目列一遍我听。”

    林大秀就将启蒙的那些书以及抄书才背的四书说了,又格外强调一下大学背得最熟。

    陆秀才闻言就让他背了一遍千字文,听他十分流利清楚地背诵,不禁微微颔首,又抽查大学章句,果然也不差,又点点头,“行了。”

    林大秀就恭敬立在一边请他试试自己儿子。

    陆秀才打量着林重阳,三四岁的孩子,个子比同龄孩子要矮一点,白白嫩嫩的像个女娃娃,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倒是清澈纯净,让人越看越喜欢。

    “你会背什么?”

    闻言林大秀就朝着儿子挤眼,希望他给自己留点面子,别说得比自己会背的还多。

    果然林重阳接收到他的信号,抬眼看他一下,脆声道:“回先生,学生会背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名贤集。”

    名贤集和增广贤文一样,都是一些劝善的名言,只是这时候还没有增广贤文,就跟只有千家诗没有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一样。

    陆秀才就让他背了一下三字经后半段,又背了一段名贤集,然后提了几首诗,结果林重阳都背得一字不差,而且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听起来十分受用。

    陆秀才频频点头,捋髯道:“不错,比你爹背得更像回事。”

    得,这陆先生还真是不给面子,林大秀心里又狠狠地翻了个白眼,眼梢扫了儿子一下,心道:给爹留面子也不留全了。

    陆先生道:“也罢,你们俩一起来吧。”

    “多谢先生。”爹俩一起给陆秀才行礼,礼毕,林大秀又问束脩如何。

    陆秀才看他们带了五斤高高的烧肉,肚子里馋虫老早已经在叫唤,这就有四五百文的束脩,便道:“第一年先三两吧,小娃娃不算正式入学,暂时不用束脩。”

    大的来学,小的算跟着玩。

    林大秀立刻拿出三两银子奉上,陆秀才让老仆收了连同烧肉送去给陆娘子。

    陆秀才就领着二人进了西厢书房,然后拿出一套书、一沓子纸、两管笔、两块墨碇给他,“为师给你们的拜师回礼,以后可要用心读书。”

    两人赶紧应了,又约定三月二十开始来读书。

    陆秀才记挂着烧肉呢,又随便叮嘱两句就打发他们回去,待两人一走出二门,他就猴急地哧溜跑去厨房,低声道:“娘子、娘子,给为夫来一块猪大肠,那韩家烧肉样样都好吃,可我就爱吃那猪大肠的味儿,真是吃服了百吃不厌,一天不吃就想。”

    陆娘子三十出头,生得白净和气,正在整治那一堆烧肉呢,闻言笑道:“让人听见,保管以为你为了吃烧肉才收那林少爷的。”

    陆秀才笑道:“知夫莫若妻,若不是烧肉,就算林家派人来知会咱也未必答应的。”他凑过去,用嘴巴接住陆娘子递过来的一块烧肉肠,嚼了两下满嘴馥郁,满足得直摇头,“善哉、妙哉,给烫壶酒更美哉。”

    听闻父子俩一起拜师成功,韩家很高兴,韩大嫂还把给父子俩新买的书篮、衣裳都捧出来。林重阳一眼就能看出来爹的衣服是韩椿儿做的,自己的是干娘做的,不由得叹了口气。

    两人都是细棉布白衫,边上一圈青色的衣缘,腰带也是青色的。这都是姑嫂俩夜里灯下抽空做的,虽然没有大衣铺的华丽,但是干娘针线活在街坊里头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衣服做得非常板正。

    另外干娘还给林大秀做了一个书包,用布头拼起来的,上面绣着他的名字,还贴布绣了一只小老虎,林大秀没有书包,一个拎着的书篮和装笔墨的木匣子。

    韩椿儿怕林大秀不肯要,就道:“这是给你们的入学礼物。”

    林大秀父子忙道谢。

    狗蛋见小九要去上学,虽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可小九去他也要要去,因为小九上学以后就没人跟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