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节
    赵定方点头,看了看天色,道,“那我现在就进宫。”

    现在宫中还没有下钥,有时候有急事,朝臣们也会在散衙之后再次入宫。到时候商议事情晚了,可以留在尚书阁过夜,那里本来也有宰相们值守的房间。

    等赵定方走了,赵瑾之才转向自家祖父,问,“您就不拦着二叔?”

    “我年纪大了,这些担子早该交给你们了。你们也是,别有什么事就来找我,自己设法解决,让我老头子安享一下晚年。”赵训一面说,一面嚼着油炸蝗虫,还招呼赵瑾之,“你不吃吗?待会儿凉了就不是这个味了。”

    赵定方是怎么跟虞景说的,没人知道,但虞景答应了这件事,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不但答应了,甚至还打算把这件事闹大。

    于是第二日,十二楼开始推出新菜品“飞黄腾达”。

    大概是当初卤肉摊子积累起来的客户,会来这里的客人武官居多,文官也是很懂得变通的那种,所以看到蝗虫做成的菜,倒没几个人觉得不妥,大部分都跃跃欲试。而在品尝过后,更是给出了赞赏和肯定,觉得这道菜的味道的确不错。可惜用料太贱,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在十二楼这里,也只能做下酒菜,正经请客是不会点的。

    至于蝗虫的来源,清薇没有直接花钱去买,而是雇了几个闲汉,让他们每天专门到田间去抓捕蝗虫。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清薇一席话之后痛定思痛,有了新的想法,邱庭波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很快出现在了十二楼里。这次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来了一群太学生,这些年轻气盛的学生们身上还带着几分天真和稚气,对人对事都不会深想,见了这道“飞黄腾达”之后,立刻大加评判。

    大部分人认为这种贱物根本不能吃,还大张旗鼓摆出来卖,简直丢了京城人的脸面。毕竟这里往来的全都是朝廷官员,怎么能吃这种东西?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他们引经据典,证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飞蝗之灾,结果都很糟糕,甚至曾经直接导致过亡国之祸。所以蝗虫就应该消灭,而捕食就是个不错的办法。而且这道菜的味道也不错,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对普通百姓而言,吃蝗虫总比吃野菜要好,好歹是口肉。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认输,于是呼朋唤友,搬救兵,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一开始这种争论只限于太学之中,但跟着,太学的教授们被拉了过来,然后朝廷官员们也跟着加入,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辩论。

    中间辩论的重点也几经变化,从蝗虫能不能吃到民生艰难再到清薇等人希望看到的关于蝗虫灾害的防治方法,应有尽有。

    十二楼三层,清薇站在窗外往下看。因为聚在这里的人太多,酒楼里装不下,有许多人就站在门口辩论,每天都能聚集起数百人。从清薇合格角度看下去,能将局势一览无余。

    现在开口的是一个支持派的学子,他脸色因为激动而发红,挥舞着手臂道,“何谓贵贱?不过是人主观臆断!天生万物,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而人分之。若说蝗虫乃是畜生贱类,鸡鸭鱼肉亦皆如此。何以鸡鸭鱼肉可食,蝗虫便不可食?”

    “鸡鸭鱼肉,自古有之,自然可食。”有人道,“蝗虫也是自古有之,从未见祖先辈食之,可见其不可食!”

    听到这句话,清薇眉头一动,转头去看坐在桌旁的邱庭波,“邱大人这一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小小的饮食之物入手,但到后来,探讨的却都是一些平时很难触及甚至不敢触及的东西。譬如楼下这场争论之中的内容:是不是祖宗成例,古来有之,就绝对不能改变?

    在虞景刚刚等级,励精图治的这个时期,求变是肯定的。而邱庭波抓住的就是他这种求变的心思,主动将这个话题抛出来。在这样一场乱战之中,许多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这一点细微的变化,但只要对朝廷局势有所了解,就绝不会忽视它。

    而通过这些不涉及朝事的探讨,也可以给朝堂上的虞景一个引子,由此着手。而且,这些加入争论的人,有朝廷官员,有举人,有士林中人,这些人都是或者即将是朝廷的栋梁之臣,现在借由这种方法,可以巧妙的从中看出各人的政治主张,将来就能够有选择的吸纳其中的一部分,如此自然事半功倍。

    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抓住局势,想出这种办法来,邱庭波的心思也令人赞叹。果然,他之前不过是被自己的执念禁锢住,反倒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才能。一旦想清楚了,那便是龙腾于野,即将飞天。

    最妙的是单从表面上看,他只是适逢其会而已。毕竟目前的问题只在蝗虫,而他要算计的却是以后,所以不是深知内情者如清薇,根本不会发现。这种布局,也同样很难得。

    邱庭波闻言,却只是摇头,“比之赵姑娘还是差得远了。不过我看事情到这个时候,火候就差不多了。赵姑娘预备什么时候收网?”

    “这个不由我说了算……”清薇说着视线一扫,看见了从远处走来的人,便展颜笑道,“火候到了,今日便可收网。”

    邱庭波走过来往下一看,嘴角就不由撇了撇,来人正是赵瑾之。

    虽然已经想明白了,两人如今走的是不同的路,没有继续比较的意义,但毕竟是多年积怨,哪能短时间内消解?所以每次邱庭波看到赵瑾之都是这幅样子。而赵瑾之见到邱庭波的时候,虽然面上总带着笑,似乎极有涵养,但清薇知道,他心里也是计较得很。不过自诩已是胜者,总要摆出宽宏大量的姿态。

    赵瑾之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十二楼雇佣的那几个闲汉,把手里捕捉到的蝗虫卖给了别人家。

    清薇雇佣这些人,按天发钱,所得是固定的,只要求每人每日上交两斤蝗虫。但实际上,这些人每天可以捕捉到的蝗虫量远不止两斤。既然有人出钱收购,他们自然乐得将多余的卖出去。而最近其他人收购蝗虫的价钱越来越高,他们连给清薇的两斤都不愿意留下了。

    除此之外,抓捕蝗虫这个行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一开始只有清薇雇佣的人在抓,后来其他闲汉见有利可图,便也跟着去。那些田地的主人见别人到自己的地里来抓蝗虫,一开始还觉得是好事,等京城里的辩论越传越广,蝗虫的价钱越炒越高,他们也坐不住了。

    这蝗虫在自家地里,那就是自家的钱,白放在那里让别人捡,谁会愿意?

    但赵瑾之和清薇看到的却不是这些。

    捕捉蝗虫的人越来越多,每日的捕捉量有时候简直是在翻倍增长,但即便如此,地里的蝗虫也没有见少。

    蝗灾,就要来了。

    而且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猜测,是可以肯定今年一定会有蝗灾了。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还陷入在这种热火朝天的气氛之中,所以感觉不到罢了。

    清薇倒是希望百姓们一直沉浸其中,不必恐慌,不必害怕,只管每天起早贪黑的抓蝗虫,也许抓着抓着,这一趟蝗灾就这么过去了。

    但她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美好的祈愿。

    所以火候炒到现在,的确差不多了。

    这天下午,赵定方再次进宫,与皇帝密谈。黄昏时分,清薇在赵瑾之的陪伴下,也进了宫。不过走的是僻静的路,所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御厨房已经收拾好了一处灶台,专门给清薇使用。而这个灶台旁边不像别处,摆满了各种食材。这里放着的只有一一桶一桶的蝗虫。蝗虫长得不好看,但也不至于吓人。但不管什么东西,当数量上突破了人类的想象之后,便很容易让人头皮发麻。

    所以这些蝗虫放在这里之后,出来进去的人都绕着走。

    也因此,在清薇来到这里之后,大家看她的视线都有些不一样。本来御厨房当差的都是男性,而且大半都不是去势过的内侍,乍然见着一个女子,自然令人惊异。而她要处理的还是那几桶蝗虫,就更令人心里感觉毛毛的。

    他们大都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也不跟清薇搭腔,只是偶尔经过的时候瞥一眼她这边。

    被分派来给清薇打下手的,是羽林卫的几个侍卫。毕竟其他人清薇调动起来不方便,这些人都在赵瑾之手下,自然就不一样了。反正他们要做的事也并不困难,就是将这些蝗虫稍微清洗处理一下而已。

    但就这个简单的活儿,几乎做了一整夜才完成。

    而清薇也没有闲着,一直在用各种颜色的食材来做雕花。这个倒是能请人来帮忙,但为了做到最好,清薇还是决定自己动手。

    眼看鸡鸣三声,早朝就要开始,天色也快亮起来了,清薇这才起锅倒油,开始炸被腌制处理过的蝗虫。等她这里全都弄好,摆盘之后,那边早朝是奏响的乐声正好停止。

    清薇揉了揉酸痛的胳膊,对等候在一旁的几个小内侍道,“行了,抬走吧。”

    几个小内侍连忙上前,将足有一丈见方的盘子给抬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往青华殿的方向走。

    而青华殿内,虞景和文武百官已经等在这里了。早朝结束之后,朝臣们本该各归本部,去忙今日的朝事,但虞景却忽然叫住众人,说是有东西给他们看,让大家移到青华殿这边来。

    除了几个知情人之外,朝臣们心里都不由泛起嘀咕,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不一时,小内侍们抬着巨大的盘子走了过来,小心翼翼的摆在殿内早就准备好的桌子上。

    那么大一个盘子,上面盖着罩子,看不清是什么,但朝臣们的兴趣都已经被勾起来了。毕竟看皇帝的样子,应该是得了什么好东西,想跟大家炫耀。有鼻子灵的人已经闻到了油炸之后的香气,思量着莫不是陛下这次要炫耀的是吃食?

    “今日朕有一物,要请诸卿共同品尝。”虞景说着摆手,让人将上面的罩子取下来。

    大臣们跟着看过去,便见巨大的盘子正中央摆着一只五彩辉煌的凤凰,四周则散落着各种禽鸟,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心生赞叹。不过,在赞叹过后,定睛一看,他们才会发现,拼成这些鸟雀凤凰的,其实是一只只炸得金黄的蝗虫!只不过下面用食材雕了底座,上面又覆着各色的“鳞片羽毛”,一时看不真切罢了。

    “这道菜叫百鸟朝凰。”虞景扫了一眼殿内交头接耳的大臣,开口道,“用上万只蝗虫拼成,诸卿都来尝尝吧。”

    说着又让人送上筷子,分发给所有朝臣。

    大臣们已经被这个出乎预料的结果打蒙了,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拿到筷子,也只站在原地,踌躇不动。虞景见状,表情十分平静的从张芳手里接过筷子,走过去夹起了凤凰身上的一只蝗虫,放入口中。

    尚书令崔绍见状,连忙跟上,然后是其他尚书阁的重臣。他们都动了,其他人就是心有疑虑,也不得不上前品尝。吃完之后,还得绞尽脑汁想出些吉祥话来夸赞。

    艰难的将嘴里的蝗虫咽下去,虞景忍着恶心,面上带着笑意,看着所有朝臣都尝过了这道菜,这才道,“这上万只蝗虫,都是昨日从城外采购回来的。张芳,你将昨日所见场景一一道来。”

    “是。”张芳朝虞景躬身,然后上前一步道,“昨日咱家奉皇命出城采买蝗虫,共购得五桶蝗虫近百斤,所费一贯钱。咱家到时,市面上还在售卖的蝗虫,共有二百多桶,听说比前日已是多了二十多桶,仍旧被抢购一空。听卖虫之人所言,这几日蝗虫的价钱已有回落,之前曾卖出过一桶一贯的高价。他们都是附近乡里百姓,只因蝗虫价贵,从自家地里捕来出售。而据他们所说,即便每日出售的蝗虫越来越多,地里的蝗虫亦不见少。”

    说完之后,张芳退回虞景身后,殿内陷入沉默之中。

    能够站在这里的,谁不是宦海沉浮多年,到这时候若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那这官也不必当了。

    数量,价钱,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为官之人要看到的,是这种表象下所隐藏着的真相:今年十之□□会有蝗灾,而且已经在酝酿之中!百姓们被利益蒙蔽,还看不清这一点,但这些朝臣自然不会。

    “诸卿可有话要说?”过了一会儿,虞景开口问。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任谁都知道,这绝不可能是因为他不生气,恰恰相反,皇帝怕是气得狠了!毕竟蝗灾这么大的事,整个大魏上下都没有人发现,还是食蝗的事情闹大了之后,才显露出几分端倪。更可笑的是,先发现这端倪的竟然是皇帝!

    皇帝那句话问得平淡,不过话里的意思其实是:要你们这帮朝臣干什么吃的?

    作者有话要说:  虞景:蝗虫我都吃了,谁还想跟我对着干,尽管试试。

    第60章 润物无声

    片刻的沉默过后, 赵定方见崔绍没有行动的意思, 只能出列道, “臣请陛下下旨,命各州县督促百姓捕捉蝗虫, 遏制灾情。同时准备调派粮食前往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赈济。此举要快,非如此不足以安民心!”

    虞景点头, 视线从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语气没什么起伏的问, “赵卿所言, 诸卿可有异议?”

    原本如果出现蝗灾,消息应该是自下往上传递, 这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普通州县官员的奏折, 是不能直达天听的,中间几经周转,自然给了朝臣们反应的时间。然后在皇帝得知此事之前,他们就能够率先在意见上达成一致。这样一来, 不管是救灾还是赈济, 朝臣们便都能够取得主动权。因为各种方案, 都是由他们提出来的,皇帝只是负责盖印而已。

    而这个正常的流程,就算皇帝不满, 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虞景首先得知了消息并且发难,就让朝臣们在这件事情里陷入了被动之中。皇帝直接把蝗虫做成菜送到殿上来, 而且自己动了筷子,很显然已经气急,而且在这件事上决心已定。这时候,朝臣们除了附和,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在场的朝臣并非人人都不知情。毕竟总有亲民官触觉敏锐,从中察觉到不对劲。只是消息送上来之后,他们还得先商量好应对之策,然后才能上报,这中间就耽搁了。而现在皇帝既然发难,再站出来说“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有及时处理”根本没有意义,还会让皇帝的怒气指向自己。

    毕竟皇帝本来是在斥责所有朝臣,这时候站出来,就是要主动承担责任了。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不如让皇帝骂几句,反□□不责众,也只能责令他们积极救灾赈灾罢了。

    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于是所有朝臣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异议。”

    “既如此,那就今天之内拿出个章程来吧。”虞景这才将手里拿着的筷子放下,对张芳吩咐道,“这‘百鸟朝凰’也不要浪费了,就分赐给诸位臣工,以资勉励。还望诸位要牢记为官之本,明白百姓疾苦才好!”

    然后才起身离开了。

    朝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幸而皇帝刚才没问事情具体是谁负责,显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上别的,赶快将治理蝗灾的事情落实下去才是要紧。

    只有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虽然有了灾情,朝廷肯定要赈灾,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对朝臣和皇帝而言,主动与被动之间,差之千里。

    虞景从上位起就一直在表现自己的强硬,彰显出独揽大权的雄主之姿。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甘心的朝臣们联合起来,希望能遏制这样的势头。原以为这位年轻的帝王经验不足,要糊弄他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几次三番的行动,非但没能将虞景压下去,反而是他们自己这一边损兵折将。尤其是上回庆王逆案之后,不少人都龟缩了起来,不愿再出头。就连尚书令崔绍也不例外。

    到现在,虞景已经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再难遏制。照这个势头下去,要不了多久,偌大个朝堂就会成为这位帝王的一言堂,再没有人能够辖制他。

    这不但让文官们有权力旁落的失落,还隐隐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戒惧。

    这位陛下的性子,跟宽宏大量这四个字可扯不上什么关系。焉知现在所做的一切,没有被他暗中记下来,等着往后找机会发难?

    不提朝臣们的心思变化,蝗灾的事情倒是处理得十分迅速。当日尚书阁就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法子,呈给皇帝。虞景看过之后,当即令尚书阁写成皇榜张贴出去,同时,也是在这一天,十几位信使从京城触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一路走,一路宣布这条政令,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消息传达到整个大魏。

    但事实上,在朝廷的政令出来之前,因为十二楼近来的辩论闹得越来越大,所以消息早就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传递出去了。尤其是京城蝗虫的价钱,更是听得各地百姓们不敢置信。

    而一股更让人意想不到风潮,正在逐渐流行起来,那就是食蝗。

    十二楼里往来的都是什么人?在普通百姓眼中,那就是达官贵人。尤其是京城之外的百姓,对他们来说,很多官名根本没有听说过,反正只要知道是很大的官就行了。这些人都吃蝗虫,那这必然就是一种金贵的东西。于是他们也跟着吃,还必要吃出个讲究来。

    有人吃,自然就有市场。于是捕捉售卖蝗虫之风自然也跟着盛行。

    参与这件事的人有不少,但除了十分有经验的老农之外,其他人都是直到朝廷政令颁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蝗灾!

    但是因为已经形成了风潮,加上朝廷的安排有条不紊,所以百姓们也没有多少慌张,只不过捕捉蝗虫的规模又扩大了一些,而且官府会派人过来督促而已。

    只是蝗虫毕竟太多了,就算大家每天都吃,也仿佛吃之不尽。这东西又不能当饭,于是最初的激动兴奋逐渐褪去,许多蝗虫捉到之后,也只能放在手里卖不出去了。

    但就在这时候,皇帝在宫中宴请文武百官食用飞蝗宴,号称“百鸟朝凰”的消息又从京城传了出来。而且传得有板有眼,很显然并不是编的。于是刚刚冷下去的风潮瞬间又热了起来。

    前朝时有一位公主,十分得皇帝宠爱。一日她在宫中玩耍时,因为太过疲倦,便在花树之下入睡,结果树上的花落下来,正好落在了她的眉心上。路过的宫娥将这一幕记下,说给公主听。其后宫中供职的画师听闻此事,便将这一幕用画笔描绘了下来,呈给公主。公主因为十分喜爱这幅画,便命身边的宫娥用红纸裁成花朵形状,贴于眉心,作“落花妆”,此妆一出,即风靡天下,当时的女子无不作此装扮。可见皇室在民间的影响力。

    现在连皇帝都吃过飞蝗,而且还用来宴请百官,那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