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节
    庚敖呼吸渐渐变得粗重。

    “那个人, 他对你竟如此重要?他死了,你就不愿独活?”

    阿玄眼眶泛红,怒目以对。

    庚敖盯着她,慢慢地放松了对她的压制, 忽然一个翻身, 从她身上滚了下去, 仰面躺在她的侧旁, 沉默了下去。

    昏暗的夜色里,只闻阿玄短促而紊乱的呼吸之声。

    半晌,他忽道:“雄才卓识,虚怀纳谏,任人以贤……”

    他顿了一顿,轻笑一声,笑声中似是包含了几分苦涩和自嘲。

    “这当是你对野利氏亲口所言的吧?既如此,我自问于你也不算薄待,你为何对我虚以为蛇、费尽心机也要离开?”

    阿玄冷冷道:“那些不过是我当日为劝服野利氏,信口胡扯罢了!”

    庚敖再次陷入了沉默,忽然翻身下榻,头也不回地大步而去。

    阿玄怔怔地望着他迅速消失的背影,原本绷着的身体慢慢地软下,闭目,将脸埋在枕中,久久一动不动。

    ……

    三更已过,北城门的方向,渐渐来了两骑,当先那人身裹黑色披风,看不清容貌,身后一人状似随扈,纵马来到城门之下。

    国都入夜便施行宵禁,两骑渐渐行来,发出的马蹄敲打路础之声,于这深夜听来分外入耳。

    城门令上前,接过那随扈递出的启节,见竟是代表国君使者的玉节,一惊,抬眼细看,认出竟是太宦茅公,何敢再问,归节后立刻命打开城门。

    两骑飞纵而出,朝着丘阳之北的熊耳山疾驰而去,约一个时辰后,抵达山脚,那男子下马,抬眼眺望一眼半山方向,随即朝筑于半山的一处房舍行去。

    月悬中空,男子沿着石道疾步上山,待行至房舍之前,门户早已紧闭,他叩门,清晰声音传入院中。

    片刻后,门内传出一阵轻快脚步之声,门“吱呀”一声打开,站了一个十五六岁的黄衫少女,貌秀丽甜润,一边揉着惺忪睡眼,一边问:“何人夜半至此,扰人清眠……”

    那男子摘下披风。

    少女一怔。

    “敖?”她语调有些惊讶。

    少女年纪分明比庚敖要小上许多,张嘴却直接呼他名字。

    “小姑,叔祖可睡了?”

    庚敖朝内庭看了一眼,问。

    原来这少女名玉玑,乃庚敖的季叔祖所生的幼女,季叔祖于十年前战死,庚敖的次叔祖武伯,便是此间主人,无子无女,收养了这个侄女,这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居于此处。

    武伯则是庚敖父亲文公的叔父,庚敖叔祖。

    庚敖祖父平公临终之前,知武伯有乾坤定夺之能,托他辅佐文公。武伯不负王兄之望,呕心辅文公四十年,令穆国国力大增。文公薨,当时穆国公族里有公子庆、公子服虞等野心勃勃,暗中伺机行乱,亦是武伯力稳局面,扶持烈公上位,后为助烈公稳固国君之位,安排他娶了伊贯之女为妻。

    如今武伯年过古稀,数年前起,便不再过问国事,在玉玑侍奉之下,一直闲居于城北熊耳山的此处屋宅之中。

    庚敖继国君位后,每逢不决之事,常会来此请教武伯。是以玉玑见他此刻深更半夜竟纵马一个时辰赶到,以为有重大不决之事,忙请他入内,轻声道:“你稍等,我去瞧瞧。叔父刚睡下也没多久……”

    她正低声说着话,身后一扇牖窗之内亮起烛火,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可是敖到了?叫他入。”

    玉玑应了一声,关门,带了庚敖入室。

    ……

    室内地铺一张整洁凉席,侧旁摆一弈局,武伯已披一葛衣起身,坐于其上。

    庚敖至他对面,恭恭敬敬叩首后,跪坐于旁:“深夜至此,惊扰叔祖了。”

    “可是遇到难解之题?”

    武伯须发皆白,面容慈和,虽年过古稀,但精神依旧健硕,双目炯炯。

    庚敖先是摇头,后又点头,不待武伯询,自己先道:“叔祖,敖于数日之前,拒了与晋国之婚。”

    他顿了一下。

    “与晋联姻,扶公子颐上位,巩固穆晋两国之好,此原本为烈公之遗愿,公子颐又曾许诺,若助他上位国君,日后割定刑二邑为谢。”

    武伯目光微微一动:“既如此,你为何拒婚?”

    庚敖道:“公子颐心机颇为深沉,如今为登国君之位,自然可随意允诺,日后一旦上位,我料他必定不肯履诺。若真割让二邑,必激发晋人反对,他倘以借口拖延,到时我将如何?弃,不甘。不弃,兵戎相见。此非我所愿,亦非我所喜。”

    “且公子产若继位,日后为稳固君位,必定也会求好于穆国。既如此,我又何必定要以联姻来纽结穆晋之交?”

    武伯微笑道:“你考虑甚是周详。叔祖前次也曾有言,此事由你自己做主,如今也是一样。”

    庚敖道:“叔祖当也听说了,我亦搁置了立伊氏女为君夫人之事吧?”

    武伯微微颔首:“想必你亦有考虑。”

    庚敖抬起眼睛,对上武伯的目光:“叔祖,敖若因自己之心,娶敖喜爱之女子为妻,叔祖是否应允?”

    武伯一怔:“她是何人?”

    “秭国之女。”

    武伯哦了一声:“她如何就令你心生想要娶她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