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乔的爸爸病了,不是感冒发烧,是顶严重的病。”
陈一天听得不是很明白。
“于乔不知道,我没告诉她。这病治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我不想让于乔知道,也没有多余的精力管她。”
见陈一天不说话,于乔接着又说:“我跟奶奶说过了,让她在这住一段时间,有奶奶在,我放心……我是实在没有其他人……”
陈一天问:“那她上学怎么办?”
“上学的事,我在联系。”
陈一天把一包番茄酱撕开,挤进于香面前的纸盒里。他挤得认真,边边角角全挤出来,剩下扁扁的一个小袋子。
“当年说走就走,也不打声招呼。”他边挤边说。
第3章 血泪含悲啼-3
当年。
凡俗肉身,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如果有,就会在北京上海买两间房,会避开后来出了车祸的地点,会收敛情爱换个人结婚,会在亲人健在时对他好些更好些。
当年,于香跟陈家爷爷、奶奶是邻居。
小镇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于家跟陈家只隔了几户,镇上的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哪怕是祖上势不两立的两姓人家,也会因为联姻攀上关系。
一来二去,辈分也就乱了。
街上的黄口小儿,论辈分于香要叫姑姑,豁牙子说话都露风,也说:“大侄女儿,吃饭了吗?”
于香是个能干的姑娘。屋里活、外头活,全不在话下。于香父母老实本分,除了年复一年种着几亩地,还打打零工。日子紧巴巴,可也没出过大乱子。
陈家奶奶可不是现在的陈家奶奶,谁家有个是非,都叫陈姐、陈婶、陈姨给评评理。陈家奶奶被请进屋,坐下听双方理论完,总能给出个公道说法。比街道大妈好使,因为她脑子快,记性好,嘴上也不挖人痛处,把道理都摆在明面儿上。
陈家奶奶喜欢抽烟,不抽烟卷,抽烟袋。她吧嗒吧嗒抽着烟,听双方诉完委屈,把烟袋脑袋在炕沿上磕两下,一二三点,说清道明,错的一方哑口无言,对的一言也不好盛气凌人。
那个烟袋还有个妙用。于香从小养得糙,经常肚子涨气、吃不下东西,天一冷就犯。
陈家奶奶把她的大烟袋嘴拨下来,再把烟袋锅拔下来,拿自行车条往里捅,捅出来的烟袋油子,黑乎乎油腻腻,往于香肚脐上一抹,她捂上衣服,回家睡一觉,第二天肚子就不涨了。
于香上的那个小学,一共三个老师。音乐、体育由一个老师教,英语老师学的是数学专业,所以她也没有学习的心思。
陈奶奶蒸了大馒头,就给于香送来一个。馒头很大,像小枕头一样,于香一次吃不完。陈奶奶在菜园子里干活,于香就去帮忙。把□□的小葱一根一根剥干净,一点死皮都不留。陈家奶奶说:“我就喜欢于香剥的葱,锥子那么细的葱,她都给你剥得白白净净。”
有一年夏天,雨水很大,上游水库泄洪。陈爷爷玩心重,拿几米长的松木竿,前面绑上网兜,,要去坝下面捞鱼。
这不是他的独创,镇上年轻的男人都爱干这事。雨水多了,上游的水库hold不住,就要开闸放水。为了尽快泄洪,连拦鱼的网也不用了,十几个泄洪口,几十道白花花的瀑布,眼见着大鲤鱼、大鲢鱼在水花里蹦高。
人站在岸上,看着水里有鱼就捞,所以捞鱼的竿子要够长。
其实捞上来的鱼也吃不完,剩下的就扔掉,或者晒成咸鱼干。
陈爷爷与一帮小年轻出去耍,陈奶奶在家出事了。
陈家是山脚下第一家,厕所建在靠山一侧。厕所边上是石头墙,挡着山上的土石。
雨把地下饱了,陈家奶奶跑去上厕所,提上裤子往外走的时候,石头墙倒了,陈家奶奶被石头压住脚,连疼再害怕,在雨里趴了十几分钟,动不了。
于香远远地听见“哎哟哎哟”几声,在雨声中仔细辨认,凭感觉找到陈家。
俩人都有点发懵,都没想着叫人帮忙,于香用柴火棒,生生把压在陈奶奶腿上的石头撬个缝,陈奶奶得以脱身。
血水被雨水冲淡了,一股腥味,不知道来自陈奶奶流的血,还是倒塌墙里的新土。
陈爷爷到家,发现陈奶奶的腿已经包扎好了。于香父母都不在家,她自己去镇卫生院找的大夫。大夫一听,那是我舅奶奶!提着急救包就来了,一看没伤到骨头,但是流血不少,给消毒包扎了。
那时候也不讲究什么破伤风针,这起事故就算了结了,有惊无险。
从此,于家和陈家关系更近了,陈奶□□女都不在身边,她把于香当女儿、孙女待。陈家子女也认识于香,逢年过节回来,聚会吃饭都叫上于香。
于香离开老家的前一年,在镇上的内衣厂上班。
工作就是做内衣,流水线作业。活特别多的时候,早八点干到晚八点。时间很长,可于香适应能力极强,学得也快,缝纫手艺好,逢人便笑,挺招厂里人喜欢。
有一个周六,于香休息。她准备上午洗好衣服,下午回家看看。
中午到传达室接电话,陈一天用小卖店的座机给她打的。
陈一天国庆节放假,在奶奶家玩,于香的厂子不休这种假,她是每周休一天。
陈一天叙述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陈家奶奶近几年生过几次病,可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尤其受不了刺激,最怕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