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节
    第103章
    “这套房子的指标, 是我一个朋友的,他决定还是不住鹏程,所以要转手, 房子挺好的。”
    沿着新铺不久的马路一直向前,老付指了指前边的小楼:“就是这里, 思安小区。”
    这楼宇正在修建之中,但已经初见雏形, 是六层小楼的框架。小区不大, 大约七八栋的样子,但位置好,离火车站并不远,骑自行车只十分钟。
    这样的距离, 往来关口非常方便。陈兰君心里比较满意。
    “是还在建设中吗?不知道多久建成。”陈兰君问了一句。
    “明年应该可以交房了。”老付扶一扶眼镜, 由于这种建造方式并不符合这时代人们的观念,还解释了两句。“这个叫做期房, 是向香江学的。”
    去年,鹏程兴建第一座商品住宅小区,与政府合作的香江商人拿着图纸回香江转了一圈, 就把房子卖得七七八八, 从起打开了内地建商品房的新模式。
    之前房产买卖市场未开放,主要是单位分房和换房,但无论是哪种形势, 那都得是先有房子。偏偏现在,房子还没起, 就开始叫卖出售。
    陈兰君又详细问了几个问题。
    这个思安小区是另一家企业与单位合作建设的,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价格上比较有优势, 加上面向内地户口的房价比面向其他的要便宜,只要六百元一平米。
    现在要转手的这套,是个约70平米的三居室,配备三个户口名额。正正好合适。
    陈兰君问清楚了,直接拍板:“这房子我接了。”
    了却一桩心事,原先与阿姐争吵的烦恼都消散了一些。
    她特意请老付吃了一顿饭,记着这份情。
    预备去提款的时候,被阿晶喊住了。这丫头竟然从床底下提出一旅行袋,摆在她面前:“兰姐,这个是最近的收款,我还没存呢,你直接拿去买房就好。”
    拉链拉开,一袋子钞票,少说也有两万。
    “这是你自己的钱还是?”
    “不是,”阿晶解释说,“是最近的营业额。我们的盒饭卖得很好,各单位预定的一天大概就有三四百盒,这一包钱是刚回的款。”
    盒饭卖得这样好,陈兰君欣慰之余,也说:“那么其他的供应跟得上吗?”
    阿晶笑着说:“可以,现在我们村大家都在为餐厅养鸡种菜养猪呢。就是饭盒这方面,可能给塑料厂的订单要多一点。”
    “那确实可以多定一些。”陈兰君说。
    记忆里,似乎再过一些时间,鹏程就会提出缩短午休、节约时间来建设的政策,全市的午休时间会缩短为一小时,那可就是盒饭的黄金时期了。
    这股东风得赶紧抓住。
    陈兰君对阿晶说:“这样,你这几天写一份扩大盒饭生产的报告,把需要增添的原料数量都列清楚。写好之后寄给我。”
    “行,没问题。”
    将房子定下之后,陈兰君便踏上了回校的路。
    又是从清晨到日暮,出站时,前边有一个大叔拍着大腿喊:“我的钱袋呢,我的钱袋呢!”
    旁边的人都以同情的目光看着大叔。
    陈兰君皱皱眉,上前提醒他如何去找警察。
    最近随着南边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小偷小摸的案件也渐渐增多。这令陈兰君稍稍有点不安。
    再有两年,这火车站周边大约会成为很乱的地方。
    以后出行的时候,还是得多多提防。
    返校报道,班上同学还是一如既往。
    不过新学期,同学之间的热门话题变成了出国。
    “听说了吗?大四的学生有拿到出国名额的,我们是不是也要准备。”
    连寝室长也有些心动,夜里熄了灯,还没睡的时候,问:“不知道外国是什么样子?一定有很多高楼吧。”
    “应该像电影里那样?”一个室友接话。
    她们能接触到的外国,除了电影和文学作品,就只有想象。
    这夜谈陈兰君没参与,只是静静地听。
    左右她是没有“出国热”的,就凭她现在边做生意边学习的绩点,那也出不去。她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有课就好好上课,没课就去照看一下第四食品厂的生意。
    由于香江与鹏程那边的销路慢慢打开,现在第四食品厂的生产任务排得满满的,还没满一年,已经实现了原先的承包额。
    童彤与庞小芃过来榕树下向陈兰君汇报。
    “任务完成了,”童彤说,“可是上级领导给我们来年的销售指标——”
    她面露难色:“比之前翻了一倍。”
    “这没道理啊?”陈兰君吃惊道,“哪有来年就翻一番任务额的?”
    从前也没听说过要上缴的利润额能涨那么多的。她忍不住问:“是……有什么力量妨碍吗?”
    别又是像钱厂长那样的搅屎棍心有不甘吧?
    庞小芃叹气:“也不算是特别针对我们,打听过来,其他厂的任务额也有增加。一问上面就说我们这边算加得少的,北边的什么企业,那才加的厉害呢。”
    抱怨虽抱怨,但这也不是什么完全实现不了的目标。陈兰君想了想,说:“一步一步来吧,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等到香江那边的零食店开起来,出货量肯定还要增加的。
    周末,收到鹏程那边拍来的电报,说房子手续办好了,询问牵户口事宜。
    陈兰君才恍然大悟,太忙了,都忘了报告爸妈这个好消息。
    原以为爸妈会很高兴的,然而收到的回信,却不尽如人意。
    “购房迁户口一事显得很突然,”妈妈郑梅的笔记,“我和你爸在村办企业有自己职位,倘若忽然成了非农业户口,应该就无法继续做这边的工作。现在时局也不是很好……”
    看到这里,陈兰君皱了皱眉。
    就是省会的国企,像第四食品厂的指标都升高了那么多。那像爸妈村里的厂子,只怕要上缴的利润额只会更多。
    时局震荡,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概会更严重。村里的家具厂,怕生死也遇到了难关。
    她将信纸收好,做了一个决定,要趁着国庆假期,回老家去看一看。
    第104章
    按照现在的放假休息条例, “一周工作六天,星期天休息”,且国庆节只放两天假……
    陈兰君另外请了两天事假, 连上周日,凑了个五天, 方才登上回家的列车。
    抵达时是下午,陈兰君伸了个懒腰, 打量着一年有余的小县城。
    说实话, 建筑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县中心多了一栋六层楼,那是邵清和之前返乡时捐助的县医院新大楼。还多了一些电线杆子,乱糟糟地分割着蓝天。
    街头有年轻人穿上了喇叭裤, 顶着一头秀发, 在一些老人诧异的眼光里,骄傲地招摇过街。
    正巧是赶墟的日子, 从火车站出来,主街两边挤个水泄不通,提了篮子卖鸡蛋的, 卖小菜的, 卖纳的布鞋的……异常热闹,耳边嗡嗡作响全是谈买卖的乡音。
    她从街边过,买了只烤红薯, 捧在手上吃。吃一半时路过国营商店,听见一个人用粤地方言骂街。
    “神经病, 都秋天了, 电风扇统一调价。”
    扭头去看,果然电器柜台的前边贴出了一张大红纸, 写着“接上级通知,电风扇从今日价格起上涨5%。”
    陈兰君哑然失笑。那一边,小贩们在那边热火朝天的砍价谈价;这一边,价格的变动还是全靠上级的“计划”。这确是转型中年代的独特风景。
    填饱肚子后,陈兰君另外买了半只用荷叶包着的叫花鸡,直奔县中学,来都来了,肯定要顺带见见小妹竹君。
    正是上课时间,门卫室的人有点不情愿理人:“上课时间,不能进学校的。”
    “我是来找我妹妹的。”陈兰君掏出随身携带的学生证和介绍信。
    瞧见“明德大学”几个字,门卫立刻站起来,笑着说:“原来是大学生呀,你把妹妹信息说一下,我帮你去找老师说。”
    没等多久,一个小小的影子就从教学楼跑过来,两只麻花辫飞舞在空中,人儿像小炮弹一样扑进陈兰君怀里。
    “姐姐!你回来了!”
    “哇,小妹你又长高了。”
    借了两把板凳,姐妹俩个在树荫下坐。陈兰君手托腮,笑盈盈地望着小妹。小丫头正努力撕咬着一只鸡腿,吃得很高兴。
    “怎么样,在学校高兴吗?学习生活还好吗?”
    “都好,”竹君鼓着腮帮子说,“作为你的妹妹,我也不是吃素的。”
    她的成绩不错,是稳定的优等生,因为人也温柔善良,在学校也很得老师同学的关照。
    听她絮絮叨叨说着学校的事,陈兰君心里有片刻的犹豫。
    若真是换一个环境学习,不知小妹能不能适应。
    她试探着问竹君:“小妹,若接你到鹏程市去读书,你愿意吗?”
    竹君有些惊讶,偏头想了想:“有点想去,可是……这里的同学也是很好的……姐,你觉得呢?”
    “是我的话,我会去。”陈兰君说,“这里确实很好,只是相比起来,很难像鹏程那样,让你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何况,那边毕竟是市,教育会比县城好。”
    还有一点,等到竹君高考的时候,鹏大就建起来了,若有本地户口,考大学那优势是没话讲的。
    作为姐姐,陈兰君是希望小妹能有更好的未来的。
    若是按照之前的路,小妹是高中毕业后,就在县里一家制衣厂打工。等到陈兰君创业成功,有余力有钱想要资助小妹重新读书时,她拒绝了。
    刚做了母亲不久的小妹低头看着怀里的婴儿,语气很平静:“姐,谢谢你,但现在不需要了。”
    她选择了一个同在制衣厂打工的男人作为丈夫,结婚生子,离父母不远可以时常去探望。日子平平淡淡,倒也算不上坏。
    但是陈兰君却很自责。
    她还记着童年时,那个说“想要去看看更远的地方”的小竹君。
    要是自己能够更早一点就发财,负担小妹读书就好了。陈兰君总是这样想。
    教育,对于她们这样乡下出身的女孩子,像是垫脚石,能够跨越一道无限的墙,去看到更广阔些的世界。
    这倒不是说,像小妹重生之前的轨迹不好,陈兰君只是希望她的妹妹,能够见过更大的天地之后,再做出选择。
    自己作出决定的坦然,和压根没得选,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