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5节
    第2527章 导弹对决

    石原莞尔作为日本陆军鸽派的旗帜性人物,并不是说他就主张中日和平,恰恰相反,从开始到现在,他都是侵略中国策略的坚定支持者,他与那些动辄喊打喊杀的陆军鹰派有所不同的,在于他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点点的蚕食中国而不是只管吞下去而不管是否会引起消化不良。石原莞尔的这种主张在以前是没有市场的,毕竟那个时候中日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差距太大了——日本人一个联队就能攻取东北三省,日军三点五万人就能击败中国超过三十五万的军队,似乎,中国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现在事实已经证明石原莞尔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日本人吸收经验教训的本事倒是不弱,这不,本来已经被逼得退出现役的石原莞尔居然重新站到了历史前台。

    和中国当局进行谈判,通过谈判确保日本在中国取得的既定利益,石原莞尔以前就向大本营提过此类建议,而当时他的下场是好悬没差点被打成日奸。策略还是之前那个策略,但是待遇却今非昔比。石原莞尔这番话说出来,在座的哪怕是那些最为激进的佐级参谋居然都没有提出异议。

    战局糜烂,大本营一方面需要调整策略维系局面,另外也需要有担当者出来撑住场面,受此大气候影响,石原莞尔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而不止是他,受惠者还有小泉敏一郎等人。这种说法或许有点牵强,作为穿越者,小泉敏一郎在这个时空是没有既定人生轨迹的。但是考虑到在日联合舰队对学太平洋舰队屡战屡败后,小泉敏一郎作为航母制胜论的首倡者,本来应该成为替罪羊而被打入冷宫,现在他非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任命为东南亚总督,负责东南亚殖民地的一切军政事务——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东南亚殖民地于日本的作用,曾经只是资源地。而现在石原莞尔提出这么个建议,这意味着,东南亚殖民地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至于放弃东南亚,因为东南亚实际上已经成了大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政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所以便是石原莞尔也不敢轻言放弃,更别说东南亚也是日本最后的希望。不放弃东南亚,那就只能本土坚守以支持皇军在东南亚进行反攻了?石原给出的选择项就这么两个,而在座的都知道他背后就站着裕仁,说不定这就是裕仁的意思,所以即使有人怀疑本土死否坚守得住,却也不敢当面质疑。从局面上来看,琉球群岛虽然被学兵军攻占,九州将直面学兵军的威胁,可是考虑到日本尚占领着小半个中国,似乎并不用担心中国人会立刻发起对日本本土的攻略。就这个问题,石原莞尔也有精辟的论述:我不否认,学兵军目前已经具备直接进攻我国九州的能力,但是我以为,以欧阳云的为人,他当不会在全面收复领土前对九州用兵。我研究过欧阳云,这是一个好面子也就是虚伪的人,他处心积虑的爬上现在的位置,肯定会在乎民意。中国当前的民意是什么?当然是先收复全境。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队真的就不堪一击吗?不,我们还有关东军……

    尽管中国战场日军全面处于劣势,但是日本举国上下依旧觉得中国想要全面击败他们收复全境将是遥远的事情。日本人的自信正来源于关东军。关东军号称日本帝国最精锐的陆军自有其过人之处,而且,东北三省的情况和华中、华南、华东地区不一样,这里有满洲,在日本人想来,满洲人即使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和他们并肩作战,所以在这里,学兵军和国防军将不可能得到太多当地人的支持。

    “诸位别忘了,我们还有德国这个盟友。中国人妄想夺回被苏俄占去的远东,所以组织了远东远征军。虽然我很敬佩欧阳云这个对手,但是我以为这方面他明显的妄自尊大了。德国人是这么容易战胜的吗……我现在可以断言的是,苏俄战场将会是中国人的泥潭,中国人必然在其中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在东南亚实施反攻,中国人迫于压力将只能和我们暂时性言和。为什么是暂时性的?诸位,难道说你们还以为中国和日本能和平共存?不,这根本就不可能。亚洲只需要一个领头羊,中国或者日本。而相对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中国来说,我们更需要这个位置。所以,只要我们还想成为地区性强国,那么我们就只能战胜中国,将中国永远压在下面……只要我们能够度过目前这一最困难的时期,我相信以帝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我们就能彻底战胜中国……”

    石原莞尔搬出德国因素是有原因的,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中苏联军和德军在奥萨地区的战斗开始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后世的军史学家将之称做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导弹对决”。

    中苏联军和德军之间的导弹对决源于中国远东远征军所辖航空部队首先在战斗中使用了空空导弹,使得德军失去了空中优势。然后德军实施报复,动用了大规模v2、v3火箭。德军的导弹报复受打击精度的影响并没能对中苏联军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是却对战线后方的苏俄民众以及民用设施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和损害。而其对中国的损害在于,因为其导弹袭击造成了苏俄民众的恐慌,使得苏俄政府推动的移民计划受到了影响,继而影响到了中国联合政府全面收回远东的计划。故,当相关消息被报告到欧阳云那里,为远东计,他盛怒之下出动了刚组建不久的远程炮兵战术部队。

    所谓的远程炮兵战术部队在中国军方还有个称呼叫做“二炮”,直属最高统帅部,欧阳云打造其的目的本是为了战后威慑。但是现在,为了远东早日中国化,他只能提前让它亮相了。

    第2528章 作用

    和日本现在举步艰难的窘况完全不一样,占领整个欧洲还有部分非洲、中东地区的德国绝不存在资源还有经济上的困难,所以,尽管遭到了中美英苏等国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德国人却从未因此在军事技术上停止过前进脚步。所以,尽管学兵军的导弹研究起步很高而且不走弯路,但是和德国相比却显得底子太薄了。整个夏季,德军仅在奥萨战场就发射了四千六百余枚导弹,而此时中国全国的地地导弹加起来还不超过五百枚。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尽管德国人的v2甚至于v3打击精度都要弱一些,但是在整个夏季,苏俄中部乃至已经属于中国的远东地区都笼罩在德军的导弹威胁下。

    导弹作为人类军事史上的一次重要技术革命,它的出现不仅带来了“超远程超视距打击”这个概念,还同时带来了作战方式的革命性性改变。奥萨战役前期,中苏联军在取得空中优势以后,本来处于进攻方的地位。但是因为德军投入了大量的v2、v3火箭,直接威胁到了中苏联军的生存根本,迫于压力,张自忠不得不下令放松对奥萨德军的包围,以免遭到德军的集群火箭攻击。

    德军的火箭战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加上精度有限,所以很大程度都是靠数量取胜。而即使如此,德国人的导弹直接命中军事目标甚至中苏联军兵营或阵地的依旧少之又少。用熟悉了德国人这种战术的张自忠的话来说,那就是“雷声大雨点小,除非点背到家,否则想要被炸死都很难”。当然,张自忠有信心说出这种话盖因为有二炮的技术参谋提供了v2、v3的具体性能参数,知道这两种导弹的准头其实很差。而对于那些普通远征军官兵以及苏俄红军将士来说,他们对这种“看不见来龙去脉的攻击”有着本能的恐惧,所以总以为离德国人越远越好。这种出自人性的怯弱,张自忠也没有办法立刻消除。他是沙场老将了,知道这种情况下即使能成功组织部队投入进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便只能寄望于“二炮”,希望他们能够以牙还牙,通过辉煌的胜利事实来帮助部队摆脱心理阴影。张自忠之所以同意暂缓攻势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是苏俄红军高层的意见。远东远征军国外作战,所背负的国家使命感要弱得多,所以无论是张自忠还是下面普通的一名学兵,他们都尚敢于豪赌。苏俄人不同,他们不希望刚刚取得的良好反攻局面就此付诸东流,所以表现得格外的谨慎。应该是出于斯大林的授意,苏俄红军高层提出了所谓的“冬季制胜论”,希望能拖到冬季借助严寒击败德国人。

    于是,战役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中国最高统帅部所属的二炮部队因为尚在草创阶段,所以不仅配备的实弹比较少,部队规模也很小。部队的规模小,级别却高,这从担任二炮司令官的王成义挂中将衔就能看出。王成义一行先乘坐空中堡垒抵达奥萨战场,当他们二十余人出现在张自忠面前,专门接机的联络参谋肖凯向张自忠介绍王成义等人的时候,张自忠是不能接受的。

    二炮入苏参战是他亲自和欧阳云沟通的,因为后者在电报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二炮官兵的安全问题以及二炮的重要性,所以张自忠本以为这将是一支规模部队,为此他甚至特别腾出了大约五百顶优质帐篷,就是不希望在生活上委屈到他们。

    “总共才一千三百多人?这么点人能治什么事?”

    张自忠脾气耿直所以显得很没口德,对此王成义却没有感到不快。他们从广州一路过来,已经不止一次遇到张自忠这种级别的高级军官对他们的作用表示质疑了。王成义年纪不大,才三十三岁。这算是一个学兵军特色——但凡老学兵军出身的将军,特点之一就是年轻。毕竟,他们的小长官现在也才三十一岁。

    司令官直言无忌,肖凯因为陪同王成义一行已经超过半个月,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了,所以他显得有点尴尬。他赶紧道:“总座,二炮这才草创,以后规模会大起来的。”

    肖凯出于善意出面圆场,王成义却并不领情,他微笑着道:“肖参谋,跟你说多少次了,我们二炮的规模不可能太大。作为战术部队,部队规模于我们并无意义。”

    王成义这话显得有点狂,也直接造成了他和张自忠的第一次会面不甚愉快,再加上后来的一段时间二炮并未能展现出特别的实力,渐渐的,张自忠对他们的依赖性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乃至于再考虑战役进程的时候都不计算进二炮因素了。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维系太久。夏季过去,德国人按捺不住了。德国人之所以直到年后才再次展开攻势就是希望能够在冬季来临之前解决掉苏俄。而火箭部队的出现确实扭转了战场态势,遏制住了中苏联军的进攻势头,在手头上可用的部队越来越多时,曼斯坦因便觉得必须发动反击了。

    因为距离太远,加上德日两国的关系也不似表面看上去那样的和睦,所以日本人收到的奥萨战役的相关消息其实要比事实晚上将近两个月。石原莞尔不知道的是,当他还以为中德之间还在进行导弹大战的时候,实际上奥萨战役已经临近尾声了。

    当前线传回的情报表明德军将于近期展开反击的时候,张自忠迫于苏俄红军高层的压力不得不向统帅部去电请求支援,而他这封口述电文才发出去,王成义便找上门来。

    中国的导弹技术发展得要比德国晚一些,但是因为有欧阳云带来的掌上电脑存在,建制和战术建设上富有前瞻性,所以相比德国的火箭部队,中国的二炮在实战能力上要强出太多。

    当德国人还在将火箭部队当做破坏和威慑力量的时候,殊不知,中国的导弹部队已经被定义为决定性战术力量了。

    第2529章 萨比

    奥萨前线,德军此时已经聚集了超过两百万的军队,这些军队中,单单德军就超过了四十万人。这种兵力规模,比之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差。这令苏俄人压力山大,于是,不仅斯大林亲自给欧阳云去电,诚挚的请求中国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援助。且,他还让苏俄红军高层走私人路线请张自忠帮忙说话。张自忠此时手上掌握的军队将近九万,其中日本和平军、朝鲜和平军还有其它国家的军队将近四万。再加上苏俄红军相继开拔过来的四十万人,总共也就五十万。五十万对二百万,这二百万中还包括号称世界第一强军的四十万德军,张自忠即使有报国成仁的决心,却也不可能固执到以为可以取胜。

    张自忠这几天满脑子的心思,王成义这个时候找上门来,前者就显得很没耐心。搞清楚了王成义的来意,张自忠完全不以为然。事实已经证明了,二炮固然具备一定威力,但是规模太小,所以能发挥的作用也就仅仅聊胜于无:“王司令,贵部表现出来的勇气令人钦佩,可是德国人现在集结了超过两百万的军队,我们才多少人?勉强五十万,而且,我还得提防苏俄人关键时候出损招。你不来找我我其实也要找你,总长一再强调,要求我保证好你们的安全,我觉得趁德国人现在还没展开反攻,你们应该立刻撤离。”这番话张自忠一脸严肃的说出,熟悉他的人便知道,这已经是他的最后决定了。

    张自忠这样的态度并没有出乎王成义的预料,他知道,二炮来到奥萨以后的表现确实不能与最高统帅部特别是欧阳总长给他们的定位划上等号。脸上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展露,他认真的道:“张总司令,我知道二炮部队这段时间的表现有负兄弟们的期望,我不想为此解释什么。但这绝不是我们的真实实力,张总司令,您或许并不清楚,这段时间我们总共就发射了三十五枚导弹而已。”

    “你确定只发射了三十五枚?”张自忠疑惑的问道。二炮部队这段时间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但那是相对于德国的火箭部队而言的。可是德国人这段时间发射了多少枚火箭呢?这么一比较的话,二炮部队这段时间所取得的战绩就相当令人震惊了。奥萨战役时间拖得越久,远东远征军的情报掌控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尽管导弹属于超远程打击武器,但是有前线的那些侦察兵们还有空中的侦察机飞行员提供情报,张自忠知道王成义他们这段时间最少摧毁了三座德军的军火库以及两座要塞。如此看来,二炮的作战效率可就太高了。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火山’造价高昂,一枚导弹就抵得上二分之一架金雕,我们接受的导弹总数目在最高统帅部可是有备案的。”

    “可是?”

    “张总司令,我知道您担心什么,但是请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相信我,有我们在,德军的兵力优势只是我们的赫赫战功。”

    王成义最后还是说服了张自忠,于是接下来发生在奥萨东南边萨比地区的一场战斗,二炮一战成名,就此开启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奇之旅。

    奥萨战役前期,萨比被远东远征军占领着并且成为了联合军的营地。这也是曼斯坦因选择这里为反攻第一目标的主要原因。轴心国军队中,什么罗马尼亚军、匈牙利军、意大利军,用后世的话不客气的说就是打酱油的。鉴于此,曼斯坦因有理由认为中苏联军中所谓的日本和平军、朝鲜和平军也是一群软脚虾,正适合他从此打开缺口。

    后世军史学家研究奥萨战役,有一种说法是“三个男人的战争”。这三个男人,分别是轴心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曼斯坦因,联合军最高指挥官张自忠和苏俄红军最高指挥官铁木辛哥。三个人里面,因为此战事关苏俄存亡,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铁木辛哥的压力最大。这一点上,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当时,压力最大的其实是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的压力当然来自希特勒。希特勒一而再再而三的严令他早日解决苏俄问题以能在次年东进,那是因为欧阳云终于将他给惹毛了。

    对中国来说是好事情,那就是德国内部的反纳粹力量终于成长起来并且开始付诸行动。相对于纳粹,反纳粹力量还是太薄弱了,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暗杀为主要抗争手段。就在这一年的5月份,德国国内先后发生了十余起针对纳粹高官甚至希特勒的刺杀行动。背离了原来那个时空的历史轨迹,德国纳粹的三号人物海德里希没有死于捷克斯洛伐克伞兵的刺杀,却死在了一个名叫布尔克的德国陆军上尉手中。海德里希的死引起了希特勒的震怒,他命令党卫军进行彻查,这一查不要紧,结果居然查出了中国阴谋。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人不仅策划并组织了破坏超级炸弹的行动,而且还在欧洲各地策反德军高官并支援各国游击队,希特勒终于开始认真考虑与中国全面开战的问题,曼斯坦因因此也被要求限时灭亡苏俄。

    萨比一战,曼斯坦因一共集结了超过十万的部队,其中德军和德国扈从军各半。

    战斗打响的当天,曼斯坦因先是在黎明时分出动规模空军和火箭部队对萨比守军阵地和奥萨战场中苏联军其它据点阵地进行轰炸以混淆视线,然后突然派出其麾下的两个精锐装甲师部队从萨比南边发起了突袭。

    如曼斯坦因所期待的那样,他在进攻前组织的轰炸确实有效的混淆了中苏联军决策层的视线,乃至于铁木辛哥和张自忠就防守方向的问题出现了争执。而就在他们草草决定各自坚守静待变化的时候,德军向萨比发起的突然袭击打乱了他们的布置。而等他们组织起援军,德军先头部分已经攻入了萨比守军阵地。

    第2530章 大野望

    萨比作为联合军的主要营地,一共驻扎有两个师的日本和平军和三个师的朝鲜和平军并一个旅的法国复国军。这将近四万人的联合军进行轮值制,每天都会由一支旅级单位负责战时执勤,这一日担任执勤任务的乃是日本和平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为大野望少将。

    德军之前发起的空袭和火箭轰炸属于无差别性质,这使得大野望错以为这只是德军的日常威慑性打击,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于是,当德军的重炮开始轰击他们的阵地,并紧接着出动战车部队发动突袭时,他立刻呈手忙脚乱之势。爆炸声不绝于耳,不时有士兵濒死前发出的惨叫传入大野望的耳朵,这令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神也变得闪烁起来。副官佐野一郎一直紧紧跟在他身边,见状先是瞄视左右,确认旁边没有可以人等,凑近说道:“阁下,现在正是机会,我们可以——”

    就好像欧阳云通过“偷天换日”计划通过日本反战联盟想法设法的腐蚀日军北部诱使日军官兵加入日本和平军一样,日本和平军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始终不忘“起事”、“反正”。比如日本和平军第五师里面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地下组织,叫做“大和会”。作为“大和会”的骨干,佐野一郎始终在努力着影响大野望,希望能说服大野望加入“大和会”,以让第十四旅整师“举义反正”。

    日本陆军官兵心中,盟友德国陆军本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向德军投降在佐野一郎看来对第十四旅的官兵们来说应该是最没有心理压力的。考虑到如此一来必然会给予支那的远东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也算是将功赎罪,在他看来,派他们如苏俄参战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支那人脑子被猪啃了,让我们来对付德国人,他们不知道我们大日本和第三帝国乃是盟友吗?”

    佐野一郎觉得是天赐良机,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他根本就不了解大野望。大野望为人沉默寡言,所以佐野一郎并不知道,他不仅是第十四旅的旅长,而且还是日本反战联盟部队支部负责吸收新会员的副支队长——这事实上也是他能成为第十四旅旅长的原因。

    “你以为德国人会赢吗?”没等佐野一郎将话说完,大野望冷冷道。

    听出他语气不善,佐野一郎心中一凛,赶紧低头做聆听状。大野望平时沉默寡言并不意味着他不善言辞,恰恰相反,他当时能以一个上等兵俘虏的身份被高桥良子提拔为负责反战联盟新会员入会事务的负责人之一,正因为其出色的口才。“德国人即使能打赢奥萨战役,可是他们真能灭亡苏俄夺取最后的胜利吗?轴心国才几个国家,同盟国又有多少国家?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场战争是不道德的,根本得不到占领过人民的民心……”

    大野望滔滔不绝的讲着,佐野一郎心头惶恐,额头上的汗犹如雨下。这个时候他才搞清楚了大野望的立场,既然他当时被俘的时候没有选择玉碎,那么说明他还是怕死的。他不禁想到,如果大野望向师部甚至中国军事顾问团告发的话,那么他还有活路吗?

    “阁下!我,我,我只是……”他惶惑道,再无之前的气势。

    大野望摆手制止他,语重心长道:“佐野君,你在中国呆的时间不短了吧?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中国现在就好像九点钟的太阳正在蒸蒸日上,可是我们日本呢?军事上也许还有一些实力,可是我们的民众呢?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占领中国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错。最后真正过上好日子的只有那些贵族老爷。任由这场不道德的战争打下去,中日之间的民族仇恨只会越来越深,届时中国的报复必然也会更加凶猛。佐野君,身为日本人,难道你希望看到那一天吗?曾经我也想过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佐野君,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说到这里大野望右手一指东北方向:“就在那里,远征军本部的炮兵集群就驻扎在那里。所以我敢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举起降旗,接下来必然会遭到雷霆般的报复。不要记恨远征军本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总司令,我也不会放心我们。中国民间对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杀光日本人。我们现在能站在这里,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以为我们就应该感到幸福了。如果我们的死能换得中国在处置国家的时候高抬贵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佐野君,我欣赏你的爱国热情,但是却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人的存在,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才会得逞,才能掀起这起不道德的战争。佐野君,认真的想想我说的话,搞明白怎样才是真的爱国再回来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两个戴着宪兵袖章的士兵已经出现在佐野一郎身后,随着大野望的话讲完,这两个士兵上前一人抓住了佐野一郎的一只手臂。佐野一郎还以为大野望要将他交给中国军事顾问团,惊恐的叫道:“阁下,我知错了,您饶了我吧!”

    在佐野一郎之前不是没有人被送到中国军事顾问团,而这些人的下场无一例外的惨不忍睹。考虑到留下来未必一定会死,佐野一郎当然希望留下来了。

    大野望根本不理睬他的叫唤径直转过头去,他心中想道:留下你一个,届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送到中国人那里,为了第十四旅乃至和平军,佐野君,对不起了。

    大野望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并不是说他真被反战联盟给成功的洗了脑,从此就成为一名铁杆反战者了。他真正产生这样的觉悟,觉得日本发动这场战争根本就是自取灭亡,那是因为他在广州的时候见识到了太多学兵军不为人知的一面。从内心讲,他当然希望日本能够最终获胜。可是正如他所讲的那样,中国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而日本已经日薄西山,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他认为,他现在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为国家、为民族赎罪,以争取让国家在战后的待遇能稍微好一些。

    “第十四旅全体战死的话,对中国人应该会有所触动吧,我们是真正反对这场不道德的战争的!”大野望如此想着,心内某个决定就更加坚决了。

    第2531章 一个机会

    大野望在做战前动员的时候,张自忠正在和日本和平军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耿泽宝少将通着电话。张自忠并不信任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奥萨战役,随着交战双方持续增加兵力,战场宽度也就一再增加。中苏联军就这么点人,无奈之下,张自忠只能让联合军驻守萨比这种不太重要的区域。最高统帅部在如何使用联合军的问题上给有具体意见: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必须谨慎使用,其它国家的军队特别是法国复国军可以重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意见,张自忠本应将法国复国军等国家的军队提出来另编一组。然正是因为不放心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所以他坚持让联合军继续保留一个主体,并与法国复国军的带队指挥官拉里森少将达成默契,法国人将帮助远征军监视日本人和朝鲜人。

    对于张自忠而言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萨比本来是首先发生战事几率最低的,现在德国人却偏偏先拿它开刀。张自忠倒不怕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临阵反叛,因为他本来就是“战场纪律”的最坚定拥护者。日本人和朝鲜人真的不战而降的话,正好方便他一锅烩。这样也许远征军会付出相当的代价,但是只要能全歼这些日本鬼子和朝鲜鬼子,作为一个极端仇日分子,张自忠便觉得值了。日本人和朝鲜人正要反叛的话那是正中张自忠下怀,可要是因此造成萨比过早失陷,使得中苏联军的防线上出现巨大的漏洞,这就是张自忠无法接受的了。张自忠需要知道军事顾问团对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的掌控情况,以便确定是否要采取其它措施。耿泽宝回答道:“我不敢保证没有人向德军投降,但肯定不会出现成大队以上建制集体投降的情况。张总司令,我以为正确的做法还是立刻派出援军。”

    “但愿如此。耿将军,请你如实转告须木大郎和金格辉,就说我张自忠愿意给予他们一定的信任,也会竭尽所能的提供援助。但是如果他们敢不战而降的话,我会亲自指挥部队剐了他们!”

    须木大郎和金格辉分别是日本和平军和朝鲜和平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耿泽宝眉头一皱道:“这不太好吧,现在我们不是更应该抚慰为主吗?”

    “耿将军,你对日本人了解得还不够啊。听我的,就这么说,我保证不会适得其反的。”

    因为牵涉到自身,张自忠无法说得更直白。而当耿泽宝将信将疑的将他的原话转告给须木大郎和金格辉,两人不仅没有丝毫负面反应反而一脸肃静的表示接受教诲,他认真的想想,这才想通了张自忠如此自信的底气。须木大郎和金格辉都在西北呆过,他们没少和张自忠打交道,想必都已经被慑服了吧。

    就在张自忠和耿泽宝通电话的时候,距离萨比大约五十千米的一个小村庄后面的树林里,王成义站在一辆导弹发射指挥车的仪表前,正手握话麦和远征军航空部队调拨给他的侦察机飞行员张导通着电话。

    德国人的火箭部队还只习惯于盲射只追求威慑效果的时候,王成义和他的二炮所追求的却是精确制导打击。学兵研发所研发出来的地地导弹目前共有三种型号,其中火山属于短程导弹,最适于打击十五千米和一百五十千米之间的目标。王成义迟迟的不进行饱和打击,不是他没有信心也不是因为畏惧德国人的报复,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通过侦察机侦察的情报,获悉德军为进攻萨比出动了不下十万的军队其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装甲部队,他知道,二炮一战成名的机会终于到了。

    上午八点一刻左右,萨比之战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德军的两个精锐装甲师成功的突入了日本和平军第十四旅防守的第一第二第三道防线,随即,曼斯坦因责令三个师的步兵紧随而上。

    联合军诸军中,就法国复国军有少量的战车,所以在战车对抗上,联合军根本就不是德军的对手。好在,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土木作业能力不弱,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严令下,他们挖掘了好几道反坦克壕。正是这些反坦克壕迟滞了德军的进攻速度,以至于德军在攻入萨比守军阵地以后兵力一再被动集结,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好几个坦克集群。

    前线战况传回指挥部,曼斯坦因也意识到了己方战车过度集结的弊端,他一面责成空军扩大警戒范围,“要不惜一切代价的保证战场上空的制空权。”同时命令两个团的防空部队加速向前线推进,以防止中国人可能祭出直升机反战车战术。最后,他还要求配属的自行火炮部队向前移动,以防备中苏联军进行火炮突袭。

    曼斯坦因算是十分谨慎了,只是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对他的战车集群造成巨大杀伤的武器将会来自五十千米之外。

    萨比前线,大野望目睹德国人正在动用一切手段填充挡在已部面前的最后一道反坦克壕,自己组织的反攻却悉数被德军战车用火炮粉碎,他心头产生一种大限将临的感觉,变得有点歇斯底里起来。“挺身队呢?挺身队做好准备!诸君,我们成仁的时刻就快到了!”他如此喊道,下意识的扯开胸襟,好像唯有如此才能显得更有气势似的。

    稍远一点的地方,耿泽宝和拉里森同样在关注着德军填充反坦克壕的进度。耿泽宝不久前已经说服拉里森,一旦第十四旅集体反叛的情况出现,拉里森将动用联合军中唯一的炮团进行无差别炮击。耿泽宝说服拉里森的理由是,第十四旅只是日本和平军三个师部队中的一小部分,他必须采取雷霆措施以免其它日军跟风。

    在他们前面大约一千米远的地方,须木大郎同样在关注着战事的进展情况,在他的身边,大约一千名宪兵已经荷枪实弹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须木大郎已经决定了,一旦第十四旅出现反叛现象,那么他就会带着宪兵队冲上去,毫不留情的进行镇压。而他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决绝,正是因为张自忠的那番告诫。

    这应该是耿泽宝无法理解的,正如他无法理解张自忠在这些日本和平军军官心目中的地位一样。

    第2532章 陷阱

    萨比前线正在发生的一切,张自忠只关心王成义的二炮。王成义要给他一个惊喜,不管他信与不信,因为事关下一步战略调整甚至整个远征军的未来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他还是忍不住的很期待。

    德军方面,前线指挥官曼施坦因的副手博格中将此时正坐在一辆虎式坦克里督促着工兵进行填充反坦克壕作业。和曼施坦因的谨慎不同,博格的指挥风格以大胆豪放著称。而对手是日本人和朝鲜人以及其它一些南亚国家军队组成的乌合之众无疑放大了他这一风格特点。作为曼施坦因的崇拜者,博格也是闪击战的热衷者。他渴望那种一泻千里的战斗,如是,便特别不能接受昆古尔战役的结果。在他看来,a集团军明明可以继续推进,但是因为可恶的中国人的恶意阻拦,却只能放弃,这是“a集团军的耻辱”。不止一次,博格在军议上提出要狠狠报复中国人,而在他看来,最好的报复方法就是利用闪击战战术一路追着中国人打到中国去。“我们应该让中国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我们当初可以给他们援助帮他们击败日本人,现在也可以帮助日本人彻底的击败他们!”博格的这种理念并不是他信口雌黄,实际上,这是德军中的纳粹狂热分子一致的观念,那就是中国之所以能够战胜日本人,就赖于之前德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实际上是他们德国击败了日本。

    反坦克壕好眼看着就能填好,博格一边让座车的驾驶员做好出击准备,一边通过无线电喊话:“帝国的精英们,不要顾忌日本盟国的身份,他们现在是柏林-东京轴心的背叛者,即使作为盟友,我们也有义务帮助日本人消灭他们!”

    同一时间,王成义将一组参数报完以后,沉声下令:“一号位,试射!”

    “一号位收到!”回答他的是一个女声。没错,一号位的发射指挥长正是一名女军官。随着她面色平静的按下发射按钮,在大约几百个人的注视下,一号位所在的导弹发射车忽然被一团白色烟雾重重包裹,瞬间,一团火球喷薄而出,须臾间就上升到了足够的高度……

    张导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侦察机的机长,出名之处就在于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提供最详细的射击参数。第一次为导弹部队提供设计目标指引,他还是沿袭指引炮兵的那一套进行操作,这让他一度陷入困惑。射击参数已经报上去,也已经提醒了最佳射击时机,二炮为何迟迟没有反应呢?他正在猜测后方二炮阵地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却听见身后的僚机机长发出了一声惊呼:“头,快看!”

    “哪里!”

    “八点钟方向!”

    他循着僚机的指引看过去,便看见一团火球正以雷霆之势疾掠过来。“是导弹!二炮开始了!”他不自禁的呼喊道,眼睛就瞪圆了。

    与此同时,正埋头冲锋的德军战车部队中有机枪手也看到了这硕大的火球。从张导的视角,这枚导弹是擦肩而过,而对于德军的机枪手而言,这枚导弹就是当头砸下。“火炮!炮袭!”立刻有德国机枪手嘶喊起来。他们嘶喊引起了各车车长的注意,马上,有见多识广者便识别出了这“炮弹”的真实身份。这个车长立即好像中枪一样的咋呼起来:“火箭,中国人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