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9章 裁军(下)
    十一月初一,几十年来定下的每月大朝会之日。

    这也是北京被定为首都后举行的第一次大朝会,但赶来奉天殿的文武群臣一个个却是悠闲自得,神态轻松。

    大朝会又怎样,不还是见不到皇帝。

    大家伙心头数数,这几年见到皇帝的次数不少,但在大朝会的场合反而没有几次,都是各种各样的其他场合,甚至是在南京时各种体育竞赛、文娱活动。。

    有鉴于此,群臣们也就不认为能在奉天殿见到朱允炆了。

    无非是去晃一圈,而后直接转道文华殿开会。

    可没等大家伙站定,两侧的乐班突然响了声乐,一个小宦官自偏殿走出,喊了一声。

    “圣驾至”。

    皇帝竟然来了!

    各自有着心事的百官大吃一惊,忙端肃站好,躬身齐唱。

    “吾皇万岁。”

    一些个品轶低的京官更是激动不已。

    “平身吧。”

    穿着厚厚的棉服,朱允炆的鼻音有些重,他感冒了。

    久在南方几十年,甫一来到北方,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北京属实比南京冷的太多。

    一时不慎,加上这些日子通宵熬大夜,着了凉。

    “有本启奏,无本退班。”

    双喜唱了一句,声音也是有气无力的,应付的态度居多,尤其是在最后无本退班上咬了重音,意思今日这堂朝会,不过是应付个过场罢了。

    群臣左右互看,才发现,似乎没有什么要启奏的?

    那么多年了,大家早都融入进了如今高效的政治运转体系之中,几乎没有什么大事需要越过内阁直接向朱允炆这位皇帝汇报的。

    部院司衙、民情政务,还有什么处理不好的?

    就眼下奉天殿里的群臣,哪一个拎出去不敢说将从上到下理弄的十全十美吧,单说一个井然有序、不慌不躁那还是可以的。

    所以双喜这么一句许久未听到的熟悉之语,还真有点打大家伙措手不及的感觉。

    要么拿几件处理好的出来给皇帝汇报一下,走个过场?

    就在群臣抓耳挠腮,寻思着要不要给皇帝讲两个故事听得时候,许不忌站了出来。

    这一刻不知缘由的,百官顿觉一阵心慌。

    包括除却许不忌之外的四名阁臣。

    “臣有本奏。”

    “是许阁老啊。”朱允炆的精神头不太好,带着病态倦意,便是许不忌站出来答话也只是淡淡的回应了一声:“有什么事你看着做主便是了。”

    看人家这地位!

    百官心里对许不忌那个艳羡可谓是酸到了骨头缝里,做臣子的这辈子做到许不忌这份,那真是死了都值。

    话说要能过两年首辅瘾就一命呜呼,算算也挺值啊。

    对于朱允炆的信任,许不忌很是诚惶诚恐,腰身躬的更低三分:“臣惶恐,此事兹事体大不敢妄断,特呈请陛下圣裁。”

    朱允炆没吭声,一旁的双喜开了口,语气带有几分诘责。

    “许阁老什么事长话短说吧,皇爷前几天染了风寒,御医叮嘱不可操劳,要颐养圣躬,今日本不欲上朝的,还不是刚刚迁都的第一次大朝会,这才过来,阁老莫要多耽搁了。”

    都说了无本退班,你咋那么多事?

    众人有心看许不忌笑话,都偷摸瞄了后者两眼。

    许不忌脸上也带了几丝惶恐,应了声是:“臣前些日子审阅明联和户部的部分度支,发现五军府的开支颇巨,主要集中在官员年俸和公费开销上,一个五军府,一品衔的左右都督便有十人,领二品衔的副职、佥事、地方领督军务和公干的更多达三四十人。

    尤其是这些年频繁的进行所谓扫匪清盗、打黑除恶,频频调动地方省府军进行大规模调动运转,糜耗了大量的钱财粮秣,公费开支之巨,达近百亿。

    而根据刑部的汇报,眼下我大明国内治安盛矣,虽不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青皮无赖、乡匪路霸亦是少之又少,便偶有漏网之鱼,又何须辄动调拨千人围剿抓捕?

    所以臣恳请,裁汰五军府部份冗沉之官,整改地方军务与其指挥体系,如各省有需要调拨地方军配合打击匪盗的,可由地方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与地方按察司差役联合办案,也可以省却一笔不菲的公费开支。”

    满朝顿时哗然。

    武官班列首位的徐辉祖、李景隆两人更是一瞬间瞪大了双眼,转头看向许不忌的眼神中,满带震骇。

    而这骇意,更是很快变成了怒意。

    我们什么时候得罪你了?

    同为正一品,我们还是国公呢,平素里见着你许不忌,那是能有多远避多远,避不掉了也是小心翼翼、客客气气。

    你咋就老憋着坏心眼惦记我们这仅有的一丁点权力呢。

    “臣不同意。”

    仅瞬间的震骇之后,李景隆一步跨出,扯着嗓门就叫了起来,可把朱允炆吓了一跳,一旁双喜更是双目一立。

    “国公爷你小点声,皇爷这还抱着恙呢。”

    这把李景隆吓了一跳,手足无措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告罪,也是急了,干脆噗通一声就跪到地上:“臣有罪,但陛下,阁老所请万不可行啊,焉有将军务委于地方各省的道理,地方军政统筹,岂不是全成了旧唐节度,这与国不稳、与社稷无利啊。”

    他倒也不全然痴傻,说的托辞也是基于国家之事,先扯出一杆大旗来。

    “曹国公说的不无道理啊。”

    金椅之上,朱允炆有些疲倦,说话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去看李景隆和许不忌两人,低垂着眼帘。

    “若将军务委于地方,岂不坐大节度之权,如此行径不利稳定社稷。”

    “地方但有用处,自当事出必然。”

    对于朱允炆的担心,许不忌自有说辞:“一般缉盗勘罪,按察司有捕快差役,维护地方治安足够,不可擅自调动地方军。

    若出了成组织有一定武器行使恶劣严重犯罪的,严重破坏地方治安且地方捕快差役已无力遏制的,方可调动,人数亦有规制。

    若是出了灾情,需要调军救灾的,更是刻不容缓不能暂搁,如百姓聚众而兴事,必为吁求难解,矛盾峙立,如此之事已触国本,必先请至御前。

    如此安排,足可使地方不敢出狼子野心之徒。”

    整改地方军指挥系统,裁汰五军府,是否会令地方坐大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

    各省染指部分地方军的调动权就可以轻易造反了?

    如果造反那么简单的话,那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纪纲岂不是可以直接带着兵进入皇宫把朱允炆一刀砍了,然后自己往奉天殿上一坐就可以君临天下。

    “而且各省调动地方军,也仅为需求协作,地方军的指挥权仍旧独立,他只是配合各省布政使司进行具体的行动,并非说无名无目,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许不忌拿出一份奏疏:“此本内有条陈,一条一款皆为红线,如有不按章程、短于手续的调动,则一省布政、一省指挥皆免职拿罪。”

    奏疏经手转呈御案,朱允炆翻看了几眼后颔首:“确实写的比较明晰。”

    说罢了看向李景隆:“曹国公跪着作甚,快起。”

    后者这功夫哪有心思谢恩,他从朱允炆的口气中听出的意思,只觉天崩地陷。

    皇帝可千万不能同意啊。

    “唔,怎么贵国公没来?”

    朱允炆扫视一圈,轻咦一声:“军务整改,他是总参谋长,朕还想听听他的意见呢。”

    通政司的杨荣站了出来:“回陛下,贵国公前几日就抱了病,言其久在西南,不服北方水土,这些日子在府内安养呢。”

    “啊?”朱允炆有些急切:“朕说怎么前些日子见他的时候一脸倦色,双喜,速派御医过去。”

    “是。”

    交代了这件事后,朱允炆皱着眉头:“这样吧,此事确实不小,朕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等贵国公安养好再议,魏国公。”

    徐辉祖站出来应道:“臣在。”

    “你与曹国公下朝之后,替朕去看望一下贵国公。”

    “是,臣领命。”

    说道完,朱允炆打了个哈欠,双喜明悟,马上本脸面向满朝文武。

    “皇爷这些日子圣躬亦不适,似这般烦心之事诸公先商量好再来汇报吧,退朝。”

    说罢,忙搀扶朱允炆离开,百官在其后恭送。

    直等朱允炆的身影彻底自偏殿离去后,百官才各怀心事的出离奉天殿。

    于门槛处换靴的时候,徐辉祖小声跟李景隆说了一句。

    “你我速回五军府开会。”

    这一刻,两人都有种火烧眉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