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八章 举荐制度下的利益闭环
    能得张原束手,赵信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这位宁先生,不过就是随口一问罢了。

    既然张原都已经束手了,也不可能再杀这么一个庸碌的老头了。

    赵信又不是杀人魔王。

    宁先生闻言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张原,神色有些挣扎,显然是心存愧疚。

    张原此时倒是看开了。

    他也看出来赵信这一问纯粹就是好玩。

    无论如何也不会再为难宁先生了。

    至于宁先生说什么有用,他此时想来却不由暗暗苦笑,回过神来,连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当初怎么就把这么一个宕机老头依为心腹呢?

    见后者一脸愧疚的朝他看过来,不由微微笑道:“不要看吾,看吾有何用。

    陛下问你,这是你的造化,异日你我们或可同殿为臣。

    就算说错,陛下仁慈,也不会为难你。”

    他这话也就是这么一说。

    只是心中也还是有些担心,这位老先生别又来“主公无须忧虑”。

    所以先打了个预防。

    只是老先生却长长的出了口气,似乎也感觉到了张原没有怪他,心中不由愈发愧疚。

    但是张原那句“同殿为臣”却让他有些心动了。

    当即先朝张原行了一礼,算是了结这一段君臣之缘。

    随即再次朝赵信一礼道:“陛下,仆起于微末,幼时也曾游学四方,以其一朝功成名就,能为朝廷与天下人所知。

    然则当今朝廷以察举而用人,功与德皆出于世家,吾等微末者欲得大名谈何容易,欲为朝廷所知所用,更是难如登天。”

    老先生说到此处,不由一声自嘲的苦笑,赵信却不由微微皱眉。

    张原也微微皱眉,他皱眉的原因却是有两点,其一自然是担心老先生说错话,又得罪皇帝。

    还有就是老先生提到的这个话题有点敏感。

    那就是察举。

    什么叫察举,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代选拔人才的制度。

    所谓的察,就是对低级官员的考察,又叫“察廉”,就是上官对低级官吏评价,然后再举荐给朝廷。

    而举,则相对于民间的,同时由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对治下的民间人才加以考评,觉得有才有德的就推荐给朝廷。

    这个制度最初用的时候,其实没问题,首先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少,需要考评的范围很小。

    另外一个王朝的最初都是朝气蓬勃,朝廷公卿诸侯基本都还不乏有节操者,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唯才是举。

    但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人的基数开始扩大,你再想被举荐就不容易了,那么多人,人家凭什么要举荐你呢,人家怎么知道你的才德怎么样呢?

    这就要名气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才如此好名,才会有那么多名仕。

    其根本目的很简单,就是能进入有举荐资格的郡守眼中。

    但要出名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大儒,名仕点评自己。

    所以才有如华夏世界汉末时,曹操那种拿着剑架人脖子上让人评价的混账。

    也有了为了出名而到处骂人的所谓狂士。

    还有一些人自己把自己整瘸了,居然把最初的目的给搞忘了,变成了为了出名而出名,甚至为了出名故意不做官。

    或者自觉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所谓放浪形骸。

    还有走极限的,比如什么卧冰求鲤。

    尤其在华夏世界到了两晋时代,这种好名之风发展到了极致。

    于是就有前卫酷拽的魏晋风流。

    不过其中最主流的还是靠“吹牛”,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总是喜欢说一些特别牛逼,特别中二的话,顺带着产生了大量的成语,极大的丰富了华夏文明的语言艺术。

    其中还发展出了一个分支流派,也就是所谓的“清谈”。

    不过这是从人文的角度去讲的,回到治政层面,这就有大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忙着搞怪,忙着当“网红”了,朝廷自然就很难选拔到正常的人才。

    而且大家都拼命的比“高尚”,比“道德”,于是大家都不敢谈实际问题,吹牛也不敢吹实际问题,不敢言利。

    那不清谈,还能怎么办?

    最后就是“悠悠然而始,悠悠然而终,言者不知所指,听者不知所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本来就是靠吹牛上位的,上位之后,他们除了吹牛还能干什么?

    什么都不会干。

    于是就无为而治。

    这些问题是不是这个时代没人明白呢,不,恰恰相反,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明白。

    那为什么不改呢?

    因为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世家,名仕绑定的利益链条。

    简单就是:被大儒评价才能出名,但大儒大多都出于世家,而世家会评价寒门吗,会评价那些连寒门都不是的平民子弟吗?

    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只有世家才出大儒,和两千石”和“只有出过累世两千石,拥有能够研究经典的大儒的豪门才叫世家”。

    其他人就算是曹操那样能和袁绍一起抢人家新娘的人,也只能拿剑架别人脖子上,才能得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但这世间有几个曹孟德?

    有几人能和袁绍、袁术从小玩到大?

    每一个大儒的门外都有能拍到十年后的普通学子在等待求评。

    每一个两千石的门下也有无数因为他们举荐而为官者,这就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而举荐者就是那些被举荐者的举主,自动就成为了对方的人。

    所以这个时代的某些权臣,世家才能动不动就说门生故吏遍天下。

    这就是一个利益生态闭环。

    它的基础就是“察举”,谁敢打破它,就等于要和这个生态圈内的所有既得利益者为敌。

    如果是没穿越之前,赵信看到这样的问题,张口就会说出两个字:“科举啊,你傻呀,科举啊!”

    但是现在他还能这么轻易的说吗?

    不能!

    只要他敢说,这天下造反的人顷刻间就会多十倍。

    而且即使他事实了,科举制度靠谁去推广?

    靠谁去主持?

    要知道在华夏世界,也是一直到隋朝科举制度才被正式提出,以及部分实施。

    而后隋二世而终!

    正因为如此,听到这位宁老先生提起,他才微微皱眉。

    而张原也皱眉,却是因为他也是这闭环中的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