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节
    舜华笑道:“湘东王必然是为女儿出嫁的事忧愁呢。”

    “是这样么?”沈太后叹了口气。

    被身旁的明妤用力推了一下手臂,萧璋这才“啊”了声醒悟过来,忙答道:“儿臣确实分心了,母后原谅。”

    “你从小就不会说谎,却不知因此受了多少苦,如今还是这般模样,”沈太后挥挥手道,“罢了,你们父女自留在此处说话罢,哀家陪你神游半天,却是累了。”言罢起身,由舜华扶着入了寝殿,在书案后坐下,慢慢调弄博山炉间的香料,平心静气道:“舜华,你恨哀家么?”

    舜华吓了一跳:“太后!”

    “你说实话吧,”沈太后停了手里的动作,面容忽然疲倦下来,“哀家将你困在深宫这么多年,让你夫离子别。哀家做出这等违逆天理的事,自知道是会被人怨、被人恨的。”

    舜华在她的话下跪地,慢慢道:“不瞒太后,八年前初入宫时,舜华怨过。但也不是怨太后,因此更不论恨了。这本是命,我又能凭什么恨呢?八年前,是太后救了沈峥一命。舜华这辈子感激太后,心甘情愿留在太后身边。”

    “你从来就是最聪明懂事的,”沈太后幽幽道,“不像哀家的陵容。”她伸手扶起舜华,“起来说话。”

    “是。”

    “沈峥的事,不必谢哀家,这是哀家的私心,也是沈氏存留的根本,他本来就是我们沈家唯一的嫡脉,无论他以前做错了什么,哀家都要保全他,”沈太后看着舜华,此时的眼神分外怜惜,“不过哀家也知道,的确是为难了你。沈峥有福,有你这样的妻子。不像哀家的陵容……”她再一次念叨这句话,向来深远的双眸一瞬水雾迷蒙。她扬起脸望着殿外苍远的天空,仿佛越过那些悠悠白云便能穿透岁月之隔,可以让她清楚地望着谁,深深地思念谁。

    “陵容,”她嗫嚅道,“哀家太宠爱她,也最终害了她。”

    舜华握住沈太后的手,亦是满目哀伤:“太后。”

    沈太后长长吸了口气,回过头,依旧是如常神色,望着她:“舜华,哀家要请你帮忙做一件事,做完这件事后,你就可以回去沈府,回到你夫君和儿子身边。”

    舜华道:“太后请吩咐。”

    “你随夭绍去北朝,”沈太后慢慢道,“那北朝太后裴媛君是何人,她当年和谢攸、陵容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最清楚。夭绍这次应裴媛君之请北上,哀家心里是万万个不放心。哀家要你北上一路看着明妤,照顾夭绍。明妤与北朝皇帝顺利大婚后,不论裴媛君有什么借口,你都要将夭绍平安带回哀家身边。犹其要记住,看住夭绍的行踪,不得放任她私下与别人来往密切。”说到最后一句话,她的目光异常犀利,盯着舜华,不容抗拒地坚决。

    舜华领悟出她话语深处的意思,踌躇片刻,才点点头:“舜华明白。”

    沈太后微笑,这才继续道:“你之前是你们那群人当中的女军师,才华睿智不输你家的丞相大人,这些年在哀家身边,你在朝政上的作为哀家也看得清楚,此番北上,你要尽快弄清楚北朝宫廷和局势,提点明妤,让她知道自己今后该亲近哪些人,该疏远哪些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她知道她的路该朝哪个方向走下去才是大道。”

    舜华道:“舜华会竭尽所能。”

    “那就好,”沈太后透出口气,展了展衣袖道,“为哀家换素服,哀家今日下午都要在佛堂念经,为明妤祈福,为东朝祈福。到晚上家宴时,你再来叫哀家。”

    “是。”舜华取来一袭月白绸裙。

    沈太后换着衣裳,忽然道:“阿憬今日还是入了宫?”

    舜华手下动作微微一滞,轻声道:“是。”

    “该来的,总还是会来的,”沈太后望着殿角悬挂的那幅蔷薇争艳图,花色的侬丽在午后熠然的日光下似乎要灼出血来,她笑了笑,“那好吧,哀家拭目以待,看看我那皇儿还究竟能不能成个有为的君王。”

    .

    此时的文昭殿,皇帝萧祯正亲手提着一盏灯笼,将云憬带入寝殿之下素为禁地的幽室。推开石门,只见晶石铸成的血蔷薇镶满四壁,映着微弱的烛火,隐隐有绯色光泽满室流转。

    “澜辰,”萧祯将灯笼挂在一旁,望着正北墙上那卷画绢,伸手轻轻抚摸画里面绛纱宫裙的佳人,轻声道,“你知道她是谁么?”

    画像里的女子容色绝世,被幽室里无数血晶蔷薇花环绕,正是绽放得最美最耀眼的那枝花朵。昔日东朝的第一美人,昔日东朝最尊贵的皇后,昔日高平郗氏最受宠的幼女,到如今,不过是香魂一缕,死而无名,只能被深爱她的男子藏在地下石室中,暗自追念。

    云憬看向画像之侧“郗敏之”的名讳,微微颔首。

    萧祯轻声一笑:“你是不是也在心中笑朕的无能?”

    云憬一惊,自是连连摇头。萧祯止住他欲跪地明志的动作,苦笑道:“就算是笑朕,朕亦不怪。朕的确无能,朕的皇后、朕心所系,却最终因八年前的祸事而与朕死别,甚至朕还剥夺了她的封号,让她从此成了无名无分的冤魂。”

    云憬抿住唇,垂眸不语。

    萧祯道:“你父亲自那事之后,从不来邺都,朕却明白他的心意,他当年虽断臂绝义,但朕知道,那却是无奈之举,对不对?”

    云憬声色不动地望着他,不置可否。

    萧祯并不以为意,走到室中石桌旁坐下,低头想了一会,才缓缓道来:“你云家和郗家世代骨血连亲,你的祖父云绰娶朕的姑母柔仪,而昔日的丞相郗珣娶柔仪之妹柔诚。柔仪柔诚两位大长公主是双胞姐妹,云绰与郗珣也从此亲如兄弟手足,无论朝事战事,无时无刻不是同进同退,他们二人,连带当时的尚书令谢昶、御史大夫沈弼、大将军裴道熙,五人齐心辅佐,这才有了先帝时期的鼎盛之治。”

    萧祯话语微顿,在云憬无言的注视下叹了口气,接着道:“因母亲是双胞姐妹的缘故,你父亲云濛和郗珣之子郗峤之生而相似几分,两人的感情更是兄弟难比的深厚。云氏商事遍及天下,你父亲云濛年轻时随云氏商旅北上,经塞北认识了鲜卑独孤氏的女儿独孤灵,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独孤灵之姊独孤嫣,南下探望妹妹时,亦与郗峤之一见钟情,从此留在了东朝,是为郗夫人。独孤嫣笑颜无双,独孤灵歌声清澈,当时人称‘一笑双城璧,再歌千明珠’,便是说你母亲和你姨母的绝代风姿。”

    萧祯说着往事时,云憬似乎也是听得入神,忘记了尊卑,撩袍坐在一旁。四周的红晶蔷薇嫣然璀璨,不禁让他想起年少时东山郗氏山庄后的那片蔷薇林――当年的风光何等明媚,漫山的蔷薇花蓬勃盛开,妖娆争妍,繁华无尽。他的唇边忍不住微微一扬,在室中一刹的空寂中,穿透那些悠长模糊的记忆,竟是望去了更远――仿佛能清晰看到,那些自己从未见证过的往昔,能感受到父辈们少年意气时的真情挚意,能看见那已然遥远的昏黄,有人在笑,有人在歌。

    萧祯知他已然心动,笑着道:“你还记得郗峤之的儿子郗彦么?你们二个孩子从小面貌十分相似,常人难以分辨。”

    云憬眉宇间的惘然猛然一敛,目色如霜,微微低了低头。

    萧祯探究的目光在云憬五官深处犹疑,低声问道:“澜辰,你还记得,你的那个兄弟么?”

    云憬听闻此言,突然间想放声大笑。

    何尝不记得,怎能不记得?他的血液正在自己身体里流动,他的神思正掌控着自己的大脑――云憬,郗彦,在八年前那一日,两人的生命早就融成了一人。世间谁能将他们再分出彼此?

    云憬抬起头,在萧祯期盼的注视下,轻轻颔首。

    萧祯笑起来,那笑容的复杂深刻让云憬心头突地一跳。他知道,萧祯接下去的话,将是他等待千日的契机,却又会是他意料之外的惊诧。

    果然,只听萧祯道:“朕就知道,郗氏族亡,仇恨未散。云濛断臂绝义,却是为了卧薪尝胆,郗氏这个仇,他定会念念不忘,会嘱咐云家的子子孙孙去为郗氏洗刷这个冤屈,是不是?”

    满室灼血的华光中,云憬的目光平静得异常。

    良久的沉默后,他微微一笑,站起身,对萧祯深深躬腰,自袖间取出一卷锦书,双手递上。

    萧祯迫不及待地打开锦书,阅罢,释然大笑:“朕知道!朕怎么会不知道?云濛许你入邺都,必然是决定了走这一步。朕当年不敢,朕懦弱十余年,但如今朕悟了,朕也决定了。朕,正需要云氏的支持。便如四十年前,先帝需要你祖父一般,朕需要你。”

    他伸手推开石门,拉着云憬走上文昭殿,口中连连道:“来,阿憬,澜辰,朕的白云之子,朕今日要和你好好谈谈。”

    .

    “朕并非生而懦弱,早年在太子学舍,朕身边有云濛、郗峤之、谢攸、沈峥、赵谐、裴行,还有朕的大哥萧璋,我们几人也曾立誓要为东朝立下不逊先祖的功业,要创下亘古未有的盛世。而事实上,他们也都去努力做了――”萧祯坐在文昭殿的龙榻上,以铭心刻骨的久远回忆开始君臣之间的密谈,“你祖父逝后,你父亲说要为朕敛聚天下财富,辞爵回了剡郡东山,专心商事。郗峤之与朕的大哥萧璋戎马从军,战功显赫,说将来要为朕威守四方,夺中原,谋天下。谢攸才贯古今,去剡郡任职内史,为朕遍搜天下书籍,襄举四方名士,揽学治典。赵谐、沈峥、裴行三人留在宫中辅佐朕,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朕当时虽还是太子,父皇却放手让朕做事,本正是雄心勃发的时候,却未想,十五年前,发生了那场祸事……”

    云憬静静坐在一边,听到此事时也不禁微阖起双目,低低叹了口气。

    往事难堪回首,却又不能再次逃避,萧祯揉了揉额,平稳气息后,才以淡然的语气往下道:“闻喜裴氏,本是中原一脉,非我江左士族。百年前天下大乱时裴氏不愿臣服乌桓胡夷,衣冠南渡,投靠我东朝萧氏。裴氏能人辈出,几代重臣,也渐成朝中大族。只是世家大族之间向来有门第之争,裴氏与武康沈氏姻亲交好,却与当时的高平郗氏、晋陵谢氏格格不入,无论朝上朝下,明争暗斗素以成风。郗氏向来是东朝第一士族,谢氏向来是东朝名士的领袖,裴氏日处下风,渐感不忿,十五年前,一怒之下竟率徐州六万精悍士卒叛变,再次投奔北朝。是以酿成了那场巨祸――”

    萧祯似乎气力不支,声音渐渐低沉,语气也越来越缓慢,云憬将温在暖炉上的药汁倒了一碗过去,萧祯饮了,抬头见云憬关切的神色,摇摇头笑道:“朕无碍,不必担心。方才说到哪了?”

    此话问出,却不待云憬回答,他又道:“是了,说到裴氏北逃。那次裴氏北上极为机密,是以唯有嫡系逃出,其余支脉族人留滞东朝,因叛逆大罪全族被诛,而武康沈氏与其世代交好,自然也逃不了干连。除了朕母后这一脉,沈氏也几乎全族皆灭。那时先帝已垂垂老矣,裴氏叛逃的事更刺激得他病情加重,未撑半年,便薨逝而去。朕继位时本并非年少,登基亲政之事本是水到渠成,但朕的母后因裴沈之祸早已草木皆兵,为防有变,与当时为太尉的沈弼在一月内迅疾控制了整个朝局,甚至,手执虎符掌握着东朝所有的军队。朕不得不承认,朕的母后,实是女子中的豪杰丈夫。朕为了沈氏曾受的灾难放任母后掌权一时,本以为她不久便会还朝于朕,可谁知,朕是大错特错……”

    萧祯话低不成音,可接下去的事,不需要他再说,云憬也完全明了。

    权后掌国,新帝傀儡,这一延续,便是整整七年。而当年那场裴氏与沈氏之祸中,丞相郗珣为主审,这样的宿仇,怎能不导致后来的又一次族变?只不过,前一场沈氏的冤屈是牵连之冤,后一场郗氏的冤屈,却是凭空生无、冤得彻彻底底罢了。

    而在这两场族变中,那些冒充着魑魅魍魉的小人无风起浪,肆意生事,怕才是两族冤魂最难咽下的怨气。

    萧祯对云憬道:“郗氏血案当年虽非由朕起,却因朕无能而致。朕身弱多病,有生之年,唯愿平反此案。澜辰,你父亲信中说你多年来调查此事冤情,可有眉目?”

    云憬笑着摇摇头,提笔写道:“陛下,先不谈当年的冤情,若真决心要平反郗氏血案,你必得要先有平反之权。”

    “权?此权必是君主无上之权,”萧祯却是无奈叹息,“郗峤之、谢攸皆逝;你父亲云濛独臂不愿回朝;裴行这个北逃的叛徒更不用说;沈峥这些年唯听母后吩咐;赵谐刚刚回朝任职,人脉不畅;朕的大哥萧璋和弟弟萧子瑜皆被外放任职;太傅谢昶虽是朕的老师,多年来却不愿与朕再亲谈一次……朕何尝不想夺权,可惜朕身边缺人。”

    “陛下倒不必过于忧心,前者已逝,自有后来者补上,”云憬落笔如飞,“郗峤之虽逝,陛下身边能将仍多,广霁营洛青,禁卫统领张瑾,都是死忠君主的悍将。只是这些人素以为陛下文弱,更兼天威难测,所以与陛下不甚亲近。再者,萧璋之子萧少卿,挟剑绝伦,文成武成,是国之栋梁。而湘东王萧璋与汝南王萧子瑜外任江州、豫州,手握兵权,镇守一方,也并非是坏事。”

    萧祯眉目稍舒,眸光微亮。

    云憬继续写道:“至于丞相沈峥,陛下当真以为他唯听太后之命么?若是如此,那么今日的朝廷就该是沈家独大的局面,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沈峥唯才是用,斡旋多方,他的心,怕是比陛下想象得更加坚定和忠诚,因此他的为难和苦处也更多。陛下与他自幼相识,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他才对。”

    萧祯道:“朕是信他,可舜华在太后身边一日,他的心始终不会完全放下。”

    云憬看了他一眼,目光轻起细微的寒芒,却迅速掩在垂落的眼睫下。

    “至于太傅谢昶,”云憬笔势稍慢,犹豫片刻后,写道,“他不再亲近陛下,是对陛下失望。”

    “对朕失望?”

    “陛下当初继位时,一时心软,竟任母后的丧族之痛连连退步,任太后夺权而无还手之力,为人君者,杀伐权谋该要怎样的铁腕果敢,这样的心软,只能是陛下的软肋。陛下继位后,又与郗皇后情深缠绵,不知人间疾苦,不知子民之忧愁,为人君者,若忘了这些,必非明君。而每当这些时候,太傅定然是来劝说过陛下的,可是陛下一定未曾听进半言,不然也没有后面的灾祸,也没有今日的局面。他为人师,不能教弟子成材,他对自己失望,也对陛下失望,这是必然的。”

    萧祯的面庞乍白乍红,他这个皇帝虽无权,然威严犹在,生平谁人敢这样指责质问过他。身体仿佛一瞬融在火炉,一瞬冰在深海,让他坐立不安,心神俱乱,愧疚和悔恨潮滚潮来,迫得他额角也渐渐出了冷汗。

    云憬抬目,毫无怯退地望着他,如此冲撞圣颜,他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萧祯在他的目光下艰难道:“是,朕年轻时的确糊涂过。”

    “君知错改错,天下大仁大圣莫过于此。如陛下向太傅澄清自己所错,太傅不会不为陛下感动。而到时,以太傅三朝元老威望,他能帮陛下谋取朝中绝多数官僚的所向,又以谢氏素来为江左名流精神领袖的声誉,他也可以帮陛下得到大半江左名士的心。”

    “卿言甚是。”萧祯眼前豁然开朗。

    云憬接着写道:“至于郗氏之案,与当年北朝独孤一族被诛、鲜卑一族被逐亦有关联,陛下想必清楚一二?”

    萧祯颔首,叹息道:“当年那位北朝的大司徒独孤玄度是你母亲的亲兄长。郗氏之罪,罪在不战而逃,通敌卖国,祸藏反逆之心。当时的证据之一,便是独孤玄度与郗峤之私下的信件。”

    云憬眸色一冷,行书道:“所以,此事的源头在北朝。澜辰斗胆,请陛下再给半年的时间,等我在北朝查清来龙去脉后,到时定将所有的人证物证送至陛下面前,以助郗氏冤案平反。”

    “善,”萧祯微笑道,“那朕便在邺都等你的消息。”

    云憬退后三步,跪叩而拜,行礼后,转身离去。

    青衣淡远,长袖翩然,萧祯望着那慢慢消融于日光下的身影,竟似做了一场梦般的惘然。

    .

    明妤出嫁北朝的吉日定在十月初一,这日清晨,霞光刚刚破晓,僖山宫廷前便有百官云集,禁卫如林,秋风吹飒连绵锦旗,隆隆鼓乐伴着万人的朝贺,声势辉然直映九霄。

    夭绍着明紫宫装,站在胜鼎门下。萧少卿策骑黑骊过来,说道:“你的车驾便是阿姐后面一辆。”

    “我不能和阿姐在一起么?”

    “按规矩是不可以,”萧少卿微笑,拉了拉缰绳,“不过出了邺都就没人管了,放心。”

    夭绍见他鲜衣怒马甚是威风,唇轻轻一动,刚要说什么,却又忍住,抚着受伤的右臂,脸色黯然。

    “坐在车里和骑在马上一样可以赏尽沿途风光,”萧少卿目色透澈,似是一下看穿她的内心,用马鞭卷起她的右臂,轻笑道,“梁上君子,刀伤大概还未曾养好吧。”

    “你还敢说!”夭绍想起前夜回府时收到的令牌还有那侍卫传到的话,一时恼得很。

    萧少卿淡然一笑,落了马鞭,将她的手臂缓缓放下。眼见明妤仍被沈太后和皇帝拉着殷勤嘱咐,两人在胜鼎门下有一句没一句地绊嘴,待红日东升,萧少卿才驾了马离开,自去打点仪仗。夭绍转身正要去车马处等候,却见宫城墙下,沐氏兄弟跟随谢粲绕过朝贺的诸臣,正向这边走来。

    谢粲背着玉狼剑一脸愁苦色,走到夭绍身前用力挺直了腰,抱怨道:“阿姐,我真的要吃饭睡觉都得带着这石头一样沉重的东西?”

    “嗯,”夭绍抚摸他的发,微笑叮咛道,“要听阿公的话,在广霁营不得使侯爷威风。这把剑就这么背在身上,等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时,才可摘下。当然,如果你不愿背着它,那就多练剑。总而言之,此剑不可离身。”

    分明是怕自己借机偷懒么?谢粲闻言愈发沮丧,背上的玉狼剑此时又狠狠压了下来,他不得不再憋一口气,使劲板直了腰。

    夭绍伸手擦去谢粲额角的汗珠,望着幼弟心里着实不舍――这么多年,自己还是第一次离开他去那么远的地方,而且还需两个月之久才能回来。

    谢粲亦是难分难离,拉住她的手交待道:“阿姐,早点回来,不然我就去北朝找你。”

    夭绍笑了笑,朝跟在他身后的沐宗和沐冰道:“宗叔,五叔,帮我看好七郎,照顾好阿公。”

    “郡主放心,”沐宗取出一个紫绸锦囊递给夭绍,轻声道,“郡主,太傅说到了北朝若遇十分危急,方可拆开一阅。”

    夭绍奇怪:“阿公怎么在家时不给我?”

    “这是太傅刚备下的,”沐宗一言带过,转而又吩咐将跟着夭绍北上的沐奇,“老三,照看好郡主。”

    沐奇笑道:“我明白。”

    夭绍收好锦囊之际,皇帝和太后已送明妤出了宫门,胜鼎门外,百官下跪,山呼万岁。夭绍不敢再多耽搁,当下辞别谢粲,领着沐奇走往车马处准备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