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节
    徐曼青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睡在徐奋屋子里的范嫂子和李婆子已经穿戴整齐出了门来。

    范嫂子和李婆子已经换上了职业的行头,穿着一身红。

    “恭喜姑娘贺喜姑娘了!”

    出门第一句话自然是要道喜,可惜一看徐曼青那有些红肿的双眼,就知道这姑娘必定是哭过了。

    不过范嫂子和李婆子倒是见怪不怪,基本上没有哪家闺女在出嫁前不这样哭一场的。

    徐奋把昨天就蒸好的油膜给热了,又在小锅里下了苞米茬,没多会儿,苞米茬粥也熟了,四人围在桌前简单地吃了早饭。

    范嫂子精神头好,有说有笑地将方才有些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

    吃完饭,徐曼青很自觉地用热水洗了把脸,便回了自己的屋去,快速地收拾了一下床铺,又在柜子中将那压箱底的喜服给拿了出来。好在徐青爱美,自己平日里倒收有些银簪和鬓花,加上项寡妇委托范嫂子给带过来的一套头面,也算是勉强够了。

    拾掇好了全副行头,徐曼青便打开了门,范嫂子和李婆子果然已经候在门外了。

    “拜托二位了。”徐曼青低眉顺目地给两位福了一福,尽量做出合时宜的待嫁新娘的娇羞模样来。

    范嫂子和李婆子连连应是,脸上笑得灿烂。

    徐曼青暗自咬了咬下唇,没想到上辈子做不到的事,这辈子竟然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完成了。可见若真是逼急起来,人的潜力总是无穷的,今天这嫁人的事,她索性当成是社会教学课来看待了。

    徐曼青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心理建设,关好门转过身来。

    立夏早已过了,天亮得要比以前要快些。

    原本徐曼青还有些担心过于昏暗的灯光会影响上妆的效果,可看远处的天际已经有些微微发白了。

    李婆子已经轻车熟路地将新的中衣拿了起来,她是专门伺候新嫁娘更衣的——出嫁这日,徐曼青由里到外的衣服必须都是新的,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始。

    虽然徐曼青少有在旁人面前宽衣解带的经历,不过想着她这辈子应该也就这一回了,便也利落地将身上的旧衣服除了去,在李婆子的伺候下一件件地将喜服穿上。

    这穿喜服也是有讲究的。

    这里外嵌套不说,就连绑带系结扣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徐曼青作为新嫁娘理应矜持,现下就算有再多的好奇和问题也是不能问的,只能一边套着喜服一边听李婆子在那念叨着各种带着吉祥祝福的套词。

    将围腰的带子系好,虽说徐曼青此刻仍旧是素面朝天长发披肩,但那焕然一新的穿着衬得她气色极佳,虽说离真正嫁人的实质还有些差距,但她此刻看来确实是眉眼含春、面泛桃花。

    范嫂子在一旁看着,心中只感叹道这老徐家真真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下,徐曼青竟然能将那普通到极点的喜服穿出了豪门闺秀的气场来,也着实难得。

    将身上的服装打理好,接下来便轮到范嫂子上场了。

    徐曼青房间的窗户朝北,范嫂子搀着徐曼青朝窗户方向坐下,又在从张婶家借来的小木桌前摆了一面铜镜子,好让新嫁娘时刻能看到自己的妆容。

    范嫂子先用扑子沾了白粉,均匀涂在徐曼青的面部。一般而言发际线边缘汗毛较多,故而要更重地涂抹。

    待抹好粉后,范嫂子便拿出五色丝线,分别扭成两股细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然后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

    徐曼青自然知道这就是要给她开脸了,虽然心中对即将到来的疼痛已有预期,但身体还是难免瑟缩了一下。

    范嫂子也不手软,只见她双手上下动作,那两股线线有分有合。

    利落地将两线贴近姑娘的脸面,扯开、合拢三下,立刻就能绞掉脸上的汗毛。

    可惜才没绞两下,徐曼青就疼得飙出了泪来。

    脸部本来就是毛细血管和神经特别丰富的地方,再加上她的毛孔本身就细小,开脸对她来说着实是一件折磨人的事。

    但这一关是无论哪个大齐女子都要熬过去的,范嫂子一边开脸,一边唱起大齐传统的用于祝福新人的“开脸歌”来:

    “左弹一线生贵子,右弹一线产娇男。”

    “一边三线弹得稳,小姐胎胎产麒麟。”

    “眉毛扯得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

    “我们今日恭喜你,恭喜贺喜做新娘。”

    歌词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用词,端的是通俗易懂雅俗能赏。

    毕竟这平头百姓家的姑娘没几个是有机会看书识字的,若是唱出来一首文绉绉的歌让人听得如坠云雾里,就失去了最本质的意义了。

    范嫂子的声音清脆甜美,那古调也就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十分好记。

    这首开脸歌在开脸的过程中被来来回回地唱着,徐曼青在第三遍的时候已经将它牢牢记下了。

    也多亏了范嫂子的歌声,才多少分散了一些徐曼青的注意力,脸上也仿佛没那么痛了。

    待用丝线绞面的过程终于结束,范嫂子将方才随手给徐曼青绑起的辫子散开,用木梳顺发后,在后脑壳上挽成“转”。

    范嫂子给徐曼青用的是当下广受大齐民众喜爱的“凌云髻”,挽好发髻之后插上簪子及各种饰品,最后用簪花将固定发髻的小夹子巧妙地遮盖住。

    簪好簪花之后,范嫂子又从木箱子里拿出了小剪子,将方才故意留出的徐曼青耳边的两缕鬓发小心地修剪起来,剪好后又用带有些油剂和粘稠感觉的膏状物体往上抹了抹,鬓角便被很好地固定在了徐曼青的脸侧。

    用布巾将方才用于开脸的残粉给擦了去,虽然还未开始正式上妆,但徐曼青的整体造型已经初步成型。范嫂子在心中感叹着眼前这像仙子下凡一般的美人,手上又再度拿起了方才的那盒子白粉,轻轻地往徐曼青的脸上扑去。

    可惜这粉子不太贴妆,饶是徐曼青的皮肤再好,上好之后也是有种明显的浮粉的感觉。

    徐曼青看了铜镜里自己的倒影一眼,心想用这粉还不如自己素颜呢!毕竟徐曼青的身体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最青葱可人的时候,上这粉,还真是糟蹋了原本的好皮肤。

    虽说那粉子虽百般不是,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徐曼青遮住了眼下那淡淡的黑眼圈。

    范嫂子上好粉后,又用炭笔给徐曼青细细地描了眉,并用手指蘸了点面脂轻轻地涂抹在她的眼皮上。

    徐曼青这才意识到可能这时候的妆容艺术还没有发展出独立的眼影来,新娘妆一般也只求面色红润,连眼部用的都是跟腮红一般的颜色。

    眼妆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情况下被上好之后,范嫂子又继续用手指蘸了些面脂,但这次不再是用她自己的指腹上妆了,而是将面脂涂抹在掌心靠近手腕的突起的有肉部位,抹匀后轻擦在徐曼青的脸上。

    果然,在上了面脂之后,徐曼青那张被粉子扑得有些惨白的脸终于染上了粉色,整个妆容也因为这简单的点缀而鲜活了起来。

    范嫂子拿出了那片珍贵的口脂,往上涂了一些清水,好让被阴干的颜色融化开来。待处理好之后,便递到徐曼青的嘴边示意徐曼青用唇抿一下。

    徐曼青这才发现,原来这大齐用的还是较为原始的需要用水晕化开来的口脂。

    她隐约记得这种原始的口脂发展到后来会被添入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这样不仅上妆更容易,而且还给人一种唇部光滑饱满的感觉。

    徐曼青心中微微一动,将这小小的细节记上心来。

    19第19章

    第19章

    在妆上得差不多的时候,门外又传来一阵贺喜声,徐曼青一听,就知道是张婶和里正来了。

    因这徐家已经没了长辈,所以徐曼青特意拜托了张婶来充当那个给她盖红盖头的重要角色。

    话说以大齐的风俗,红盖头是在上妆完毕之后由新娘的母亲亲手盖上的,也寓意着母亲亲手将自己生养的宝贝闺女嫁出去,从此成为别家的人了。

    闺女出嫁这件事,对于亲娘来说着实是既高兴又感伤。

    若像徐曼青这样出嫁前就没了娘的,就要托找一位全福人来给她上盖头。

    所谓的全福人就是“五福俱全”的意思,即是在上父母、公婆俱在,在侧则为有夫君,在下儿女双全。由这样的人送嫁,也能讨个吉祥的意头。

    而里正则是作为此次送嫁的主事,顶替的是徐大壮的一家之主的角色。

    因为这徐家不像一般的大户人家,父母死后还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供奉灵位,按理儿说在没有灵位的情况下新娘出嫁是应该到父母坟前磕头拜别的,可这在有喜事的情况下去到阴气重的坟边,都会担心冲撞到其他不干净的东西,把晦气带到婆家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女方这边都会找个“替身”,代替自己的生身父母受了女儿的拜别礼,也算是全了自己的孝义。

    徐曼青这段日子里和张婶走得近,一来张婶真有些嫁闺女的心情,想送徐曼青这一程,二来,徐曼青又能蹭得张婶个全福人的福气,可谓是皆大欢喜。至于里正,则是因为徐家仅剩的三亩水田他都接手了去,这一来二去的也算是跟徐家有缘,这回被请来受礼,也算是有面子的事,所以张婶刚开口提了提,他便忙不迭地应下来了。

    可里正毕竟不是徐曼青的亲爹,是不能看到上完妆的新嫁娘的模样的,故而里正刚一进屋,就端坐在了大堂主位上老神在在地喝茶水,张婶则连忙进了里屋去看徐曼青。

    这门儿吱呀一开,只见一个眉娇目俏的新嫁娘正这般端庄地坐在床上,身边放着马上就要派上用场的红盖头,范嫂子和李婆子分别立于两侧,见张婶进来,便笑着互相福了福身子。

    “哎呀!我这莫不是眼花了吧?这是哪位王母娘娘身边的珠玉仙子下凡来了?闪得我简直要绕不开眼咯!”

    张婶边说边笑,用词虽有些夸张,但也还算是应景的。

    徐曼青听了忍不住娇嗔一句:“哪有嫂子说得那么夸张!快别笑话我了。”

    张婶坐到徐曼青身边,拉着徐曼青的手拍了拍:“婶子这哪是嘲笑你?夸你都还来不及呢!你这模样真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就算今日是被送进宫去做妃子,婶子我也不带心虚的。”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便见徐奋一脸兴奋地在外头敲门提醒道:“姐姐,快准备准备,迎亲的队伍都已经走到村头了!”

    张婶这才受了说笑的心思,十分郑重地双手拿起了红盖头,将徐曼青那花容月貌给盖了起来。

    张婶一边盖,一边念叨了几句吉祥话,想到她自己的女儿今年也十一岁了,过不了几年就要像青妞这样嫁出去了,这触景动情地一下就红了眼眶,仿佛徐曼青就是自己亲闺女似的。

    徐曼青被盖上了盖头,这天地间霎时就变成了红彤彤的一片,视线严重受阻。

    被范嫂子搀扶着慢慢挪动脚步走了出去,已经能听到唢呐的嘹亮声响了。

    张婶在里正身后站好,范嫂子扶着徐曼青在草蒲上跪下,朝端坐在正位上的里正磕了三个头。

    里正看徐曼青举止恭谦,满意地捋了捋下巴的山羊胡,文绉绉地说教道:“你出嫁之后必要谨记三从四德,万事以夫家为天,好好相夫教子,延续香火,才能不负父母对你的期望。”

    徐曼青听这训话听得嘴角未免有些抽抽,好在有红盖头遮挡着彼此的视线,徐曼青也不必再刻意装出顺服的模样来。

    待里正训完话,徐曼青便简单地回上一句:“女儿定当谨记父亲教诲。”便算完事了。

    时间掐得刚刚好,这例行的出嫁训话一结束,项家迎亲的队伍就到达徐家门口了。

    不得不说古代的喜乐队伍实在是过于张扬,几只唢呐就把曲子吹得震天响,生怕是别人不知道今日东家有喜似的,全靠这足以穿透耳膜的声音来昭告天下。

    这迎亲的队伍一到,徐曼青就更不用再说什么了,因为自己那点声音完全被喜乐给盖了过去,估计这一路听过去还真的得落得个头晕耳鸣了。

    张婶见这边都准备妥当了,便朝门边守着的徐奋点了点头,徐奋这才把大门打开了来。

    那候在门外的一众人等见徐家开了门,登时高喊“迎新娘咯!迎新娘咯!”一边作势要往门里冲。

    徐奋作为项家的小舅子,自然要充当拦门的重要人物。

    原本重点应该是要拦住今日要来迎亲的新郎官的,可惜新郎不在,只有一个喜娘捧着的一只红冠长尾大公鸡,这想闹腾也着实是闹腾不起来。

    徐奋便只好照例收下了喜娘给的一个红包,然后便让开了路去。

    “姑娘,该上轿了。”

    李婆子见仪式进行得差不多,便弯腰在徐曼青耳边提醒了一句。

    徐曼青微微点了点头,便趴在了李婆子身上让她背了起来,一阵小小的颠簸之后,她就被送到了喜轿里。

    “起轿咯~”

    一声嘹亮的吆喝响起,紧接着不知是谁点燃了连串的鞭炮,噼噼啪啪地咋得震天响。

    喜乐再度奏了起来,若不是被红盖头遮挡住了视线,徐曼青一定能看到向来门庭冷落的自家门前今日聚集了里三层外三层前来观礼的村民们,还有不少孩童一路跟着迎亲的队伍后边跑,若不是少了个正儿八经的新郎官,还真就有那么点全套办齐的感觉了。

    嘀嘀哒哒的喜乐一路未停,徐曼青坐在轿子里,感受着这最为原始的人力交通工具,那一颠一颠的感觉在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是有些新鲜。

    可惜为了防止新嫁娘好奇掀开盖头偷看,这轿子的窗竟然是被封死的,只有透过那随着轿夫行走的动作而略有些外掀的轿帘缝隙,徐曼青才能勉强看到一些地面。

    只不过这仅有的一些画面实在是太过于单调无聊,今日徐曼青起得有些早,被这轿子这般上下颠着,竟有些昏昏欲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