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7节
    要铸就古妖文台,至少要写完《古妖史》的前两部,所以方运神念入文宫,以神念书写第二部的第十卷,到时候誊写到纸张上便是,因为即便是神念书写,内容也会进入自身史册之中,获得其中的力量。

    于是,方运开始一心二用,一边编写《古妖史》的第二部第十卷,一边尝试铸就古妖文台积累经验。

    等疲倦了,方运便停下铸就古妖文台,外放力量捕捉圣气。

    圣气被方运捕捉后,会源源不断从外界补充,但同一时间方运永远只能看到十余丝。

    圣气的作用很多,除非直接消耗使用,否则只有形成圣气团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为了尽快铸就古妖文台,在十个时辰后,方运消耗了一丝圣气。

    刹那之后,文宫之中金光大作,方运雕像与本体皮肤表面浮现淡淡的金色光芒,而与此同时方运的神念、感知、思绪、心神等等各方面提升了十余倍!

    《古妖史》的创作速度暴涨。

    三天后,《古妖史》完成前两部!

    第2079章 鹤入峡谷

    在《古妖史》第二部形成后,方运文宫中那竹简模样的史册发出淡淡的青色光芒,仿佛增加一种奇特的灵性,由死变生。

    方运脸上浮现极淡的微笑。

    若是专修史家,只要凝聚出史册便能催动其中力量。

    方运是兼修史家圣道,即便拥有史册也很难完全使用其中的力量,只有形成史家文台或者成为大儒后,才能自如运用史册的力量,可依旧不如专修史家的读书人。

    更何况,《古妖史》形成的史册力量太过强大,这是一部记录曾经万界之主的历史,论精妙不如《史记》,论与人族圣道贴合也不如其他史家半圣的著作,但论跨度之长,论斗争烈度,论巅峰战力,却还要胜过。

    一旦完成《古妖史》,方运的史册力量毫不逊于专修史家的读书人,但也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方运之前原本以为只要写完《古妖史》的第一部,就可以利用史册唤出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古妖,但事与愿违,即便写完第一部的所有十卷,也未能唤出史册中的力量。

    最后方运意识到,要完全运用史册力量,不仅需借助史家文台的力量,还必须要晋升大儒,缺一不可。

    《古妖史》第二部一成,便给了方运铸就史家文台的基础,离正式使用史册还差一步之遥。

    方运平复心绪,正式铸造古妖文台。

    在铸造古妖文台的时候,方运一心二用,一边用神念探查周围,一边捕捉丝丝圣气。

    进入山洞后,圣气被小山挡着,捕捉效率明显降低,每个时辰只能捕捉四条,而之前每个时辰至少能捕捉十条圣气。

    时间慢慢流逝。

    得益于古妖传承无比真实,《古妖史》的内容的详实程度还在大部分人族史书之上,这就让方运史册的力量格外强大,虽然代价是难以轻易使用,可也有优点,那便是方运对史道理解更深,铸就古妖文台也更加容易。

    仅仅很短的时间,古妖文台的铸就便进入最后一步,可惜骤然失败。

    方运没有气馁,不断铸就,不断失败。

    过了一天,还是不断失败,方运终于意识到,自己恐怕在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把古妖一族的圣道力量强行拉入人族史家圣道之中!

    想到这里,方运额头冒出细密的汗水,心道侥幸,幸亏在葬圣谷,若是在外面,恐怕一生也别想铸就古妖文台。

    之前方运有四种文台来源于人族之外。

    有真龙文台,这是典型的异族文台,其力量并不入人族圣道,属于借用。

    有毒攻文台,这座文台的圣道是完完全全的人族,只是吞噬了瘟疫之主的部分力量而已,没有吞噬瘟疫之主的圣道。

    有镇罪文台,这座文台不算是方运自己铸就,而是法家众圣先贤一起相助才能形成。

    最后便是血芒文台,方运本身就是血芒之主,与血芒界融为一体,所以能铸就。

    这古妖文台不一样,这是要把负岳传承中的大部分古妖历史融入人族圣道,以后还会不断拓展,这就是在以一己之力开拓人族的史家圣道,历史上所有大儒文豪加一起都做不到。

    掌握圣位之力方有机会。

    很幸运,这里是葬圣谷,有圣气。

    方运想通前因后果,就见文宫之中的圣气开始向方运的神念汇聚。

    方运以大学士之身,以消耗圣气为代价,开始铸造古妖文台。

    在方运静心休息之时,葬圣谷中发生巨大的变化。

    圣壁峡谷。

    大峡谷高不知几万丈,厚不知几千里,峡谷宽约三里,深入百里便可踏足人族的血墓陵园,若能寻找到圣陵,便可获得人族强大圣灵的庇护,高枕无忧。

    峡谷入口面朝北方,入口东西两侧的石壁上,各雕刻着一尊百丈高的巨大人族雕像。

    两尊雕像一模一样,左右对称。

    孔圣雕像。

    这便是圣壁峡谷名字的由来。

    无人知晓是何人雕刻,但这两尊雕像栩栩如生,抬头看去,仿佛会看到慈祥的孔子手持书卷,和蔼地望向自己。

    圣壁峡谷的入口外,站立着两头妖皇与十二头大妖王。

    它们在第一次看到孔圣雕像的时候,心中不会有任何恐惧,但会生出一种奇特的景仰之情,而且只要进入峡谷之中,这份敬仰之情便会破碎。

    每一头妖族都小心翼翼维持这份景仰之情。

    此刻的十四头妖族,正背对圣壁峡谷入口,望向外面。

    一位紫袍中年赤脚而来,明明如同闲庭信步,好像是酒足饭饱后散步之人,可每走一步便能凭空跨出十丈,比寻常人奔跑还快。

    文豪之能,缩地成寸。

    那人,手持羽扇,黑发与白发各半,双目犹如天上的星辰,面庞俊美得宛如神灵。

    行如云中君,遥遥似鹤来。

    明明与人族不同,可在场的所有妖族都感到自惭形秽,本能要为这位美男子让步,其中一头母狼大妖王心中竟然泛起旖旎之念,眼中闪过一抹慌张与羞涩。

    交友满天下、知己遍圣元的雷家当代家主,雷空鹤。

    但下一刹那,所有妖族心生警惕,收敛心神。

    那头虎妖皇低声道:“传说人族只有衣知世是赤足踏地而行,一步十丈,没想到这雷空鹤竟然也有此等境界,丝毫不逊于衣知世,你们定要小心!”

    “怪不得临行前,我族半圣说不仅要注意方运与衣知世,还要注意这雷空鹤。”那蛇妖皇口吐芯子,嘶嘶轻叫。

    “我们……是否阻拦?”

    虎妖皇与蛇妖皇相视一眼,竟然愣住。

    下一刹那,蛇妖皇双眼一缩,道:“我们的目标是方运,让他过去!”

    虎妖皇略一迟疑,点头道:“我们先让开!”说完急忙向一侧撤离。

    那雷空鹤竟不看这些妖族,径直进入圣壁峡谷,尽显名士之风。

    虎妖皇这才看向蛇妖皇。

    蛇妖皇低声道:“你们难道没看出来?这雷空鹤手中的羽扇乃是圣气文宝,放在半圣故居温养数百年方成,或者由葬圣谷的圣气把一件大儒文宝生生催发成圣气文宝。这才短短几日,他就能从海贝中拿出这种层次的宝物,他到底获得多少圣气?我们绝不会是他的对手。”

    虎妖皇恍然大悟,道:“的确!拿出一件普通的大儒文宝,需要消耗整整一个圣气团,那可是一万缕圣气丝线组成。要拿出圣气文宝,至少消耗两个圣气团!”

    第2080章 第二次两界山大战!爆发!

    “这个雷空鹤运气太好了。”

    “不,他运气不算好,他只得圣气,未得灵骸。碰上我们是他幸运,若是碰上妖皇或祖神一族的皇者,他未必讨得了好。”

    “他大概也看不上普通灵骸,至少要皇位灵骸才能入他法眼。”

    “毕竟我们是诛方卫,又不是来杀雷空鹤的,此事不许外传,本皇自会上报众圣。”蛇妖皇道。

    其余妖族点点头,暗暗松了口气,被人族皇者吓成这样,万一外传可是丢脸的大事。

    离圣壁峡谷七万里之处,一头熊蛮皇疯狂逃窜。

    这熊蛮皇全身是伤,周身的气血与血液正在急速燃烧,竟然在消耗寿命逃跑。

    熊蛮皇一边逃跑一边吼道:“本皇与您无冤无仇,无非是仰慕您的大名,想一见真身,多看了几眼,为何要杀本皇?敖雨薇,你不能这么霸道,我父圣还活着,若是让他知道……”

    熊蛮皇话未说完,就见它身后一里外的一团白云中,突然伸出一只白色的龙爪,对准熊蛮皇轻轻自上而下一拍。

    轰!

    熊蛮皇的身躯突然被无形之力砸进地面,周边土地下陷,而熊蛮皇的身体化为肉泥。

    从高空望去,下陷的地面仿佛被巨大的龙爪踩过,长达百丈。

    圣壁峡谷东北方十五万里外,听雷大儒夜鸿羽脚踏平步青云,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向圣壁峡谷飞行。

    他全身是血,左臂齐肩而断。

    在他身后十里的地方,横着整整三头大蛮王的尸体,有一头还是大可汗,相当于人族文宗。

    在夜鸿羽东南方九万里,笨大儒田松石一脸愁色前行。

    远处一头大妖王看到他,眼中露出又羡慕又愤恨的神色,然后远远逃离,一边逃还一边回头看。

    在田松石身后,竟然跟着两具人族尸骸,两具尸骸身穿破烂的紫袍,血肉消失,只剩骨骼。两人的骨骼与寻常人不同,紫色中透着少许金色。

    葬圣谷圣气将人族大儒化为灵骸,由于年代久远,这两具灵骸竟然比生前还强,有文宗实力。

    那大妖王一边跑一边违心大骂:“活该让你捡到两具灵骸!这东西需要消耗圣气操控,你以后的圣气定然都消耗在这两具灵骸身上!”

    葬圣谷外,人族圣院。

    一个举人文员匆匆从西圣阁跑出去,一脸悲色。

    一位友人见到后忙问:“怎么了?”

    举人文员继续前行,同时低声道:“进入葬圣谷的王大先生阵亡。”

    那人听后眼中闪过一抹悲意,王大先生乃是半圣王惊龙幼弟的长孙,天赋有限但极为刻苦,终于在四年前晋升大儒。他自知以后很难突破,所以冒险进入葬圣谷,为提升实力,也为能给自己儿孙留下更多的财富,希望后代的成绩更高。

    可惜,却成为第一位在葬圣谷阵亡的人族。

    不多时,圣院上空笼罩淡淡的悲意,论榜之上也开始有人书写祭文祭奠王大先生。